兰溪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这群早该曝光的人,终于被红牌警告了
TUhjnbcbe - 2023/6/20 19:10:00

“王金原同志,我方正式通知你!”

“马上回家休息,这是命令!”

这句话来自最近的微博热搜。

王金原是浙江省兰溪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自1.27号疫情爆发以来,他已连续执勤17天,高烧不退。

兰溪市公安局迫于无奈,向他下达了必须立刻执行的“强制休息令”。

而这样看似无情,却充满无奈的“强制休息”,更是一夜之间,燃爆了微博热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奋战的同时,请别忘了爱惜身体……”

这是广西社保所给连续奋斗19天的干部李玉娥开出的《强制休息通知单》:

“短暂的休整不是退缩,而是为了更好地战斗”

这是金华公安婺城分局的“强制休息令”,他们的所长金有新被强制休息2天,回去陪陪同样高负荷工作的妻子。

疫情爆发至今,已近一月。

白衣战士纷赴武汉,但是除了一抹抹身着防护服的身影,还有很多人,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化身无所不能的超人。

有多少人在后方恐慌,就有多少人从我们的身边擦肩而过,在最特殊的时刻,忽然变身为神。

网上有一句话说的好:

战争开始之前,每个人都是生活里的小角色,鸡毛蒜皮斤斤计较。号声吹响时,就是最市井的大婶,也会拿起锅铲掷向战场。

总有人在后方相信,就总有人在前线努力。

天灾人祸里,有英雄,却没有神。

他们才是真正的人间世。

封锁线上的执勤民警

“咱们不能去武汉,咱能做的就是把身后这座城守好。”

这句话来自一个普通的民警。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不少人应该都在城市的高速路口或社区的封锁处,见到过身着荧光色防护服的执勤民警。

他们像一道道荧光,星星点点交织在祖国疫情肆虐的地图上,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般,覆盖在他们身后的城市上。

他们不是英雄,未喝断头酒,未签生死状,甚至你擦肩而过不会分辨出任何人。

却站成路口的白杨,风吹日晒,为保卫城市化身铜墙铁壁。

微博上有个话题叫#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这条长城不很雄壮,但付出的血肉,却是实实在在。

2月16日凌晨,合肥看守所综合大队倒下了一名基层民警。

他叫段玉华,今年59了,还有3个月就要退休。

被发现时,他刚刚执勤完。

采购、维修,执勤,消毒、测温、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这十几天来日夜如此。同事找到他时,他累倒在自己的工位上,手边是一瓶没能来得及打开的速效救心丸。

他年纪大了,这种事本来轮不上他,他却笑呵呵说:

“现在看守所人手不够,我来能顶一顶!

我也快退了,等疫情过去,退休了,再好好休息!”

这一顶,就再没能退下来。只有他生前手写的一个个“安全”,还永带余温地留在他的执勤报告上。

战士阵亡时,人间没有突降大雪。

然而漆黑的夜,终究还是因为他们亮了起来。

江苏徐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指导员,名叫司元羽。他也是路口的白杨,黑夜里荧光的一员。

疫情爆发时,他写了一封请战书就上了一线执勤,整整16天。

他说,“国家有难,人民有难,我将临危而上”。

心源性心脏病突发时,他还在执勤。47岁的生命,就这样燃烧在年抗疫的封锁线上。

他穿的还是来时那套衣服,留下的唯一一张遗物,是一张准备回家出入小区的证明。

他的家,却再也等不到他凯旋而归。

徐州百姓无恙,有一道光,却悄悄去了天堂。

这是一群最勇敢的封锁线民警。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无时无刻,他们都严防死守在这座城市的血管上。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着,无时无刻。

穿越火线的外卖员

曾经有人形容道,疫情下的中国,就像被按下暂停键的末日片。

天是灰蒙蒙的,道路惨然地静止,一座接一座的城市,像连绵不绝的空城。

封锁令一下,多少家庭亮起灯,被关起来的窗户下,是一双双等待“救援”的眼睛。

炫目的蓝和黄,就是呼啸而过的希望。

随着他们穿越之处,大街小巷,都在一点一点恢复色彩。

这是独属于中国的最美逆行风景,天大的事,都比不过一句:“您好,您的外卖已送达。”

这是一群最特殊的“逆行”人员。

为了独自困守家中的猫和老人,医院不眠不休的医护人员,为了响应国家“少出门,少聚集”的号召..........他们重新骑上车,签下协议,成了普通人和“生病了”的城市间,最后的桥梁。

有位年轻妈妈,刚刚生孩子不久,封城时,她在武汉。

她的丈夫是一位外科医生,早在封城前几日,就写医院。

“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她懂,所以从没抱怨过。

孩子开始拉稀吐奶的晚上,她还是破天荒哭的一塌糊涂,病的不重,但是急需服药控制住,她要守着宝宝出不去,丈夫困在手术室,根本回不来。

冲进小区的就是一位陌生的外卖小哥,还有陪同着的物业大叔。他们打着手电在楼下大声喊,隔着单元门和口罩,急匆匆地把药送进了她的窗口。

那位小哥是瞒着家里人出来跑这一单的,他说,接着药房电话我就起了,医护人员家属,咋的也不能不管。

还有个外卖员,是个36岁的大姐,她申请复工的原因很简单:太感动了。

在疫情爆发后,至少20万网友在用下单的方式为武汉加油打气。

在她常医院附近,每天都有无数单,是被关在各座城市里的人,送给一线医护人员的晚餐。

每个电话回过去,对面天南海北的口音都在说,感谢一线奋斗的医生护士,您也辛苦了。

他们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这样一份份爱,太滚烫,一点一滴都浇灌在外卖员眼里。

他们目睹着这座城市的繁华拥堵,也见证着它的如临大敌,只有他们,始终孤独地在路上。

于是各座城市里,又响起电瓶车飞驰的摩擦声,穿越火线,准时送达,一座座城市,就在一个个订单间苏醒。

别人都在家,外卖员在路上。

只要外卖还在跑,这座城就不会停下来。

“每座城市都值得等待,不是么?”

“你好,你的外卖。”

“”的口罩生产者

王俊龙是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的大三学生。

这个春节,他在湖北老家的工厂度过了有生难忘的20岁生日。

他家有个口罩工厂,在疫情爆发前就已停工,库存的五万个口罩全部捐给了疫区和身边人,然而局势却越来越危急。

招不到工人,王俊龙就和父母住在了工厂,从1月十几号开始,他们就彻夜不停的守在生产一线,24小时连轴开工。

疫情当前,不容耽搁,能生产多少都是救急。

他说,从封城开始,我就吃住都在工厂,我家就是抗“疫”生产第一线。

王俊龙家不是个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把全国无数抗疫物资工厂推到战斗前线。

他们以3-5倍工资召回工人,24小时三班倒、昼夜不停的奋斗在生产的第一线上。

一天接几千个电话,一个口罩亏损几毛,是这些“献身”在抗疫后方生产者的真实现状。

廖先生是四川一家医疗器械工厂的总经理。

大约从1月23日起,他以三倍工资召回已放假的工人,24小时不停歇地生产医用口罩,工厂的极限产能是8-10万个/天,现在日产约4万个,生产多少拉走多少,全部发往疫区。

每一天下来,人、原料、机器、运输,都是巨大的损耗。

加急支援医护一线,众志成城全力抗疫,依然是他们在机器轰鸣声中,刻在心里的宗旨。

“现在都是先捐再卖,不图挣钱,只图安全,大家安全了,我和我的家人才安全。

远在后方的他们,却在国难当头,激发的不是唯利是图的贪欲,而是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誓词请愿书,一道道加急的口罩,一晚晚灯火通明的坚守

——就是他们最固若金汤的守护。

有人曾说,生活只有在太平时才是惹人生厌的,一旦灾难爆发,我们每个人都是心口不一的傻子。

有多厌世,就有多深情;

有多渺小,就有多无所不能。

疫情不是由一个人传播;

疫情至今,也从来都不止一群人在奋斗。

我们的城市停下来了。马路空空荡荡,商场歌舞已休,生命随时可能停止。

而生活,却从来在夹缝处暗潮涌动。

每一个还会苏醒着的清晨,背后都有一整晚的守护。

没有人可以阻拦中国人爱他的土地和同胞,蝙蝠不行,疫情不行,恐惧和焦虑通通不行。

我们一样热爱着生活,盼着每一天的好消息,等待着下一刻的车水马龙。

这世上没有神,有的只是被命运随机选择的普通人。上帝的酒瓶转到你时,下一刻,你就将披上披风,头也不回出门拯救世界。

哪有什么英雄主义,有的只有每一个,还不肯放弃的你我。

这个世界确实还不够好,突击检查一塌糊涂。

但是你看,所有人都在尽力弥补,这世上所有提及爱和奉献的诗歌里,都不会再有这样动人的,属于平凡人的英雄篇章。

高尔基曾说,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

这世界不够光明,但是一张张来自各行各业的“强制休息令”,就是我看过的,最炽热的火苗。

在那些看不见光的幽暗时刻,终将从彼此的扶助中擦出温热的火光。

最后,借鲁迅先生一句话告吾辈,这句话同样出自生产口罩的学子王俊龙——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无论有多少谣言,恐惧,质疑,和失望

——我们终究会在指责和期待中,迎来我们的春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群早该曝光的人,终于被红牌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