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溪市以“河长制”为抓手,落实河长“管治护”主体责任,推动河长制提档升级,推进“五水共治”打造江南水乡。年至年连续8年省跨行*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优秀。年以来,兰溪市创成市级以上美丽河湖五段,乐水小镇两个。
以河道为赛道,坚持河长管河高效化。一是因地制宜,构建河长框架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深化湖长制、塘长制,共设三级河长人,湖(塘)长名,创新配备河道警长45名,形成覆盖全、合力强的巡查责任网络。建立并落实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河长例会、信息共享等6方面制度。二是摸清水情,编制完善“一河一策”。由县级河长领衔部署全市流域普查工作,在污染源普查基础上,针对每条河流、小微水体实际情况,编制全市47条河流“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三是督考倒逼,强化河长比学赶超。每月实行飞行检查,对巡查次数未达标的河段及时提醒有关河长,将河长巡查到位率、问题查处率、河长公示牌更新维护等工作指标纳入对乡镇(街道)的双月度考评,最差村级河长上媒体公开晒整改承诺。
用数据作支撑,坚持河长治河精准化。一是建立河长信息数据库。健全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巡河APP,完成河长管理、问题任务督导、河道水质、项目等四类基础数据导入,实行河长履职网上电子化考核。二是建立河长联络数据库。组建线上虚拟办公室,流域内三级河长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乡、村两级河长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巡查问题的整改情况反馈到群中,涉及跨区域的难题及时联系县级河长和联系部门予以协调,形成多方联动。三是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库。全面推行乡镇水环境管理中心制度,通过*府自建和“*府+企业、*府+学校”等模式,16个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都建立水环境管理中心。市级层面将河道水质委托第三方每月一测,落实水质“一月一提醒”制度,由市河长办将水质未达标的河道水质情况及时抄报县级河长,由县级河长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落实整改。
集民智为大智,坚持源头护河常态化。一是建立校地联合护水机制。联合浙师大团委组建“河小二”突击队,协助各级河长参与河道巡查。依托优秀在外人才,积极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开展校地治水合作,加强对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科学治水的技术指导。二是创新镇、村护水模式。选派机关部门优秀中层干部赴乡镇挂职河长助理,协助乡级河长履职。首创建设生态洗衣房,采取集中式洗衣取代传统洗衣,洗涤废水统一纳管,助力水体“降磷”。三是构建*企联合护水机制。动员环保意识强的企业家认领河道,定期巡查河道,监督镇、村两级河长履职,并利用企业化验室开展水质检测等,实行内行监督。
下一步,兰溪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上级河长制各项工作部署,加快推动河长制向纵深发展,全面加强河长制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高水平建设美丽幸福河湖持续发力。
信息来源:兰溪市水务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