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家不争之地在哪里呢?自古以来有许多的兵家必争之地,比如说徐州、荆州,因为他们战略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农耕面积的广阔。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既然有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是否有兵家不争之地呢?本集我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位于我国东南一隅的福建就被称为兵家不争之地。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相邻,北与江西省结界,西南与广东相连,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闽浙交界处是绵延的群山,闽赣交界处有长达多公里的武夷山脉。闽粤交界处也是山峦起伏,福建不仅边界多山,就是境内,也是山峦叠嶂,因为依山傍海的地理特点,福建的九成陆地面积是山地丘陵地带。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福建更是流传的一句话,闽道难,更甚于蜀道难。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可以说福建山太多,而且到处都是,而且山谷之间流淌着很多河流。比如说有著名的闽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等等,而且福建的河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叫短而湍急,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福建可用作农耕的面积非常稀少,因此粮食的产量也是比较低的,素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自古以来兵家争夺天下,要么占据地理位置显要的重镇,要么占据农业发达的地区,而这两点都是福建所不具备的,而且古代打仗后勤补给非常重要,而后勤补给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撑。通俗来说打仗就是打经济,如何能将自己的战争成本降到最低,是兵家必须思考的事情。智慧的古人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以战养战在敌人的土地上就地补给。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孙子兵法上讲: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种;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就是这个道理。
福建地势险要,农耕面积少,粮食产量低,不足以补足战争中胜利方的各种资源缺口,也无法为战后贡献足够的土地红利,反而进攻福建需要消耗自身巨大的国力,来提供庞大的后勤支撑,从经济学上分析,这是典型的投入跟回报不成正比,这里人口少,粮食也少,更不安全,因此除非是全国一统统治者才会考虑它,这也是兵家不愿意争夺此地的原因之一。最后福建的战略意义不太高,您比如说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地处交通要塞。
从现代的视角观察就可以发现,徐州地处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界的中心区域,相聚四省省会的距离大约都是公里,南北向来看,徐州又正好卡在首都北京和魔都上海的中间位置,我们再从古代的视角看徐州,东汉曹魏北魏隋唐都定都过洛阳,五代北宋金都定都于开封,而徐州与洛阳开封同处于一条平行线上,是洛阳开封的东见门户,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都定都于江苏南京,位于淮河以北的徐州,又是南朝最重要的战略门户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把徐州划入直隶,就是把徐州当成了南京的门户,名京都定都北方,而经济中心则在江南,徐州依然处在中间位置,即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回过头来再看福建,它地处东南沿海,在中国地图上偏居一隅,并不是战略重地,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时期,根本不会考虑到偏远并且资源稀薄的福建,因此占据福建的统治者也毫无威胁性可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在福建地区上,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当然,当天下大定之时,福建也会不攻自破,经济交通战略三个方面的原因,使福建成为了自古以来兵家不争之地。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托靠海的优势,福建开设工厂进行海外贸易,极具竞争力,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有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起点,也是海上贸易的一个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的则是农业文明,近代的福建已然呈现出腾飞之势,当年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为了我国极为难得的一个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