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封面人物香溪大花园外四章致浙
TUhjnbcbe - 2023/5/22 22:47:00

阳春三月,战疫捷报频传时。驱车浙中腹地一一金华兰溪复工复产热潮涌。溯富春江而上,一条兰江穿境而过。眺!兰江右岸,香溪镇美丽乡村山水如画。

入口一一范浚故里,大美香溪。八个大字,光彩夺目。

由书记镇长携全镇*员干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倾听民声,今百闻一见。

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如三军将士,在旗帜下冲锋陷阵。

集镇改造,拆治并重。蓝图在前,成竹在胸。“诸葛亮”“土专家”“全天候”一一杨东海式先进典型一个个,造就一支“香溪铁军”。

村与村,路与路,户与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显古色古香,十七条路曲径通幽且宽可车马。

一步一景,引领77平方公里。

香溪四十个春夏秋冬,曾步人后尘;今八百个日日夜夜,皆你追我赶!

缘何不甘示弱,只为后来居上。

莫非是精卫填海有了香溪版;愚公移山属于“香溪人”。

正前方,昔日废弃洼地已变身油莱花海;山那边,机声隆隆挖臂高挚,低坡缓坵翻江倒海,变身万亩粮田。蓝天白云下,工程项目层层推进擂战鼓,势正猛。

好一个“香溪大花园”!

看21个行*村,一村一品一特色,让3.6万香溪父老,沐春风,带笑意,更甜美!

是为题记。

“铁军”精神

这是一个军营。

营里,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特种兵!

这不是一个军营。

营里,个个都是无枪无弹的公仆老黄牛!

但他们,一个个都是战士,从一身国防绿到一身迷彩服!

旭日东升。

军号燎亮,曙光初吻在古塔的额头。同时把香溪镇一位“书记老班长”一一陈金品的额头照亮。

用心用情用力一一首先将“谋、统、拆、建、整、管”六字诀,武装到扎实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神经末稍。

集镇里,昔日羊肠小道路路不通,违建乱象成了一只只拦路虎!

誓师大会上,“书记老班长”喊出了“十不怕”,让不怕的“拦路虎们”,怕了这个“不怕丢乌纱帽”的人。

整整8个月,“老班长”将全镇机关80多号*员干部,在边整训边作战中强筋壮骨。

打通永亲巷、盛昌巷、杨公巷、范浚路和学子路等17条民生道路。

变无路为有路、变窄路为宽路、变旧路为新路;线路“上改下”、美化外立面、建起生态洗衣房一一“老班长”做完一桩,总结一桩,一直做到一桩桩都能倒背如流。

老街改造处,计7.7万平方米,其中一户一宅搬迁42户……

一台台挖机的抓斗,捣毁了违建的堡垒。

一件件汗水湿透的作训服,走进了群众的视线。

一幅幅作战的画面,走进了镇*建办推出的美篇里。

范浚后人

他!

说是,范浚后人一一把祖先的“理学”(婺学)风骨弘扬,更把朱熹三访香溪范浚先生佳话传承。其《进策》25篇,详论富国强兵御善之道,与经国要务,将香溪与忧国为民凸现。

说的时候,他一只手里是双筷子,一只手里是只饭碗。

饭碗里,我看到的不是饭菜,是悬在门外高空上,一个五光十色的太阳。

他!

不说的时候,用一只手里的筷子指点着村中邻里的外墙,一首用粉笔新写的乡土诗一一

家有老人是个宝,

日常生活少不了。

天晴落雨有人顾,

门上少挂锁一把。

他手上的一只不锈钢碗的光亮,照着墙面和墙面上的诗句。

他!

只说自己,读过三四年书,早年,当过生产队里的记工员。

村子里,所有闲着的墙面,不是墙面。墙面在他眼里,是纸,是没有字的白纸。

他!

一直爱写字,在放下筷子和饭碗的时候,能量足了,写劲也上来了。

他!

用拿筷子的手拿粉笔,用拿碗的手拿粉笔盒。再就是口中念念有词,现编现写,煞有介事。

他说,自己已经85岁了,这样的生活充实幸福!

此时此刻,香溪的心脏就在这里一一老人拉着书记老班长的手,仄身将陈书记与我,领进了他的家门。

他是范浚后代,叫范光明,光明正大的光和明。陈金品说着也夸着。如翻开一本厚而重的线装书一一《香溪诗篇》。

光明的诗,如村里田间地头的庄稼。

水是水,土是土,实实在在。老人与墙面亲热时,一点看不出他的实际年岁。

我看他,耳聪目明,身子骨硬朗着呢!

园艺顾问

那天,太阳含羞,躲在了云堆里。

眼前,是阴雨后赤裸的一大片空旷而新鲜的山坡,红彤彤,荒凉又沧桑。

肤色桔黄的挖机列队在山岗,远远地似在迎接“书记老班长”一行的检阅。

镇长紧随,组织与宣传委员紧随,我与同事紧随,还有上穿一件红衣服的女顾问紧随,她齐肩短发,红红的脸,圆鼓鼓的,有说有笑一一她叫应芬芬,芬是芬芳的芬,是我们香溪特聘的园艺师!陈书记诗意的介绍,与香溪的景色十分吻合。

脚下,有一角杂草地。稀稀疏疏的绿叶,把芬芬的园艺特性衬托。

列队呈一字型。一是,一二一的一;也是,一二三四的一。

队列中的一双双眼睛,喜出望外。

如何把手机拍照和全景拍摄比下去,再比下去?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一咱们有“铁军的眼力”!可以用心,将“大美香溪”尽收眼底。

此刻的香溪满是香气,满是花香。

园艺师,在山坡上赶路。*徽在小村闪烁,还有一棵迎客松在向“铁军”招手!

雷锋来了

因为有雷锋,香溪从此留住了岁月。

因为有“铁军”,香溪从此拥有了三月。

因为有初心,香溪从此见证了美好!

那天,杂乱的茅舍,一时乱了“书记老班长”的方寸,他在溪边急得打转,在桥头忙着拆治。

抬眼一望,在集镇村口,这一左一右突兀的墙面,怎样才能与远处的古塔协调又和美相映呢?

星夜时分,雷锋与三月的春光一起,向香溪走来。

“老班长”从梦中醒来。

雷锋的微笑,和因为雷锋早年闻名的“雷锋帽”,他们一起走进了他的心里!

翌日,陈金品早早地站在溪边,听鸟儿欢唱,溪流弹奏。他回味*旗下的誓言,再转身伫立在桥头。

感悟领袖伟人的一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左看看,右望望。香溪在眼前,更在心中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

灵机一动,雷锋微笑的巨幅画像定格了。

范浚先生的心志告白了。从此,香溪有了永远的三月,永远的雷锋,在心间。

告别茅舍的香溪,香溢四方一一定星评级的生态公厕来了;合心合意的生态洗衣房来了;家风家训的“范氏贞节牌坊”文保点建好了……为古街驿站美容的黄马夹们,一个个忙碌着,开心着!

与金品书记带着的这支“铁军”队伍的形象一样,村民的表情心情,街巷里弄的心思心花,一个文化古镇的心脏心力,在三月的“香溪人”心中,编织成一朵盛开的“香溪之花”!

呵!永远的三月在香溪!永远的春天在香溪!永远的雷锋在香溪!

(本文作者为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中心主任、总编辑蒋鑫富)

1
查看完整版本: 封面人物香溪大花园外四章致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