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浙江省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将于12月下旬在杭州召开,这是全省一件大事。五年来,全省各级科协在工作实践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涌现出许多有创新、有实绩、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亮点。为充分反映各地以实际行动迎接省科协“十一大”,为大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原“点赞基层科协亮点”更名为“点赞科协亮点,喜迎‘十一大’”,欢迎大家踊跃赐稿。
近年来,金华市科协以“五个振兴”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为核心,以科技支撑行动为抓手,依靠科协的组织优势,整合院士专家、学会协会、科技志愿者等力量,努力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使全市农民的科技意识立起来、科学素质提起来、科技效益高起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
凝聚学会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在这方面科协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学会协会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年以来,金华市科协通过实施“*建强会”计划,在54个市级学会建立了*的工作小组,制订市科协*组成员联系市级学会*建示范点制度和学会*建指导员制度,扎实推进学会*建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学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治引领力、组织力。
一是积极发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学会围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内容开展建言献策、人才帮扶和技术指导等服务。组织金职院、市农科院、市农学会等涉农学会、科研院所18个单位,成立了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开展了“一对多”“多对一”等的组团式“科技服务团”,精准服务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组织开展农业专家走进扶贫结对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助农服务活动,开展了涉农学术研究项目30多项,并整理形成《科技工作者建议》17期,积极向市委*府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其中《关于婺城区南部山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议》等12项建议得到市委等市领导批示落实。
二是夯实基础,凝聚服务力量。深入开展提升基层组织力“3+1”试点工作,基本形成以县级科协为枢纽,乡镇(街道)科协为重点,村(社区)科普协会为基础,县级学会、企业(园区)科协、农技协为依托的科协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吸纳“三长”以“专职、兼职、挂职”的方式,进入基层科协领导班子,让科协真正成为*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服务农村全面创新改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义乌做法”得到了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的肯定,“经验”在中国科协网站进行了宣传。金华市科协“打造组织圈共建工作群当好领路人”的工作经验作为四家市县科协代表之一在“全国基层三长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是典型引导,培育乡土人才。认真摸排梳理农业农村发展需求,根据专家人才特点、优势和乡村发展需求,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整合金华市农业科技人才及乡土专家,成立了金华市乡村振兴科技人才联合会;开展了首届“金华市乡村产业技术首席”评选活动,评选出10位热心农村科普事业、积极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乡村产业技术首席;组织开展了“首席兰溪行”活动,为兰溪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服务,助力产业提升;开展了寻找“百名科技追梦人”宣传等活动,挖掘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创新活力、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浦江县茶轩农产品有限公司在专家支持下,走出了一条“从单一茶叶种植到鸡茶木耳生态共生”的发展模式,推动和壮大了当地特色茶产业发展。
人才赋能,注重搭建平台,
助推产业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支撑。金华市科协将产业振兴作为首要任务,瞄准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着力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一是建站引智,增强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院士高端引领作用,加强了农业企业的科研力量。先后柔性引进袁隆平、陈剑平、香广伦、陈勇等院士专家,建立33家涉农院士专家工作站,签订了林下经济开发、大米基础研究与配方米技术、发酵技术的菌剂制备及产品开发、葡萄产业品种选育等50余个科研合作项目,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助推转型升级。
二是繁荣学术,提升发展质量。积极搭建乡村振兴科技领域交流对话平台,为农村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解决方案。年,高规格举办第三届浙江省中西部乡村振兴战略论坛,邀请陈剑平院士全程策划指导,央视主持人董倩围绕如何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话题,与4位院士、5名国家农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及多名科技人员共话乡村振兴。举办了“院士大讲坛暨论坛主题报告会”“乡村振兴专题报告会”等10个分论坛。金义新区分别与宁波大学中国乡村*策与实践研究院、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团队、省农科院签订了4个项目。通过此次论坛,汇聚了*府、科研机构、院士专家、乡土人才、涉农企业和新闻媒体服务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浙江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相关经验在浙江“学习强国”平台刊登。
三是“五级联动”,推动产业振兴。开展“百人专家团助力金义新区产业助力专场”,邀请了国家茶、生猪、桃、柑、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精准服务特色农业产业,打通了高端智力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
科普强基,提升农民素质,
增强造血功能
实施乡村振兴,重点是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素质。金华市科协坚持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需求端和供给端两端发力,着力加大科普资源的供给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一是融合聚力,推进资源下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四季行”送科技(科普)下乡活动,组织农技专家、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志愿者为百姓服务,受众人数达30万余人次;推进优质科普资源下沉,把科普剧、益智竞赛、流动科技馆送到农村文化礼堂;面向农村居民举办了90余期的科普大讲堂,邀请了农业、医学、保健等方面专家,受众面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婺城区在全区45个社区、个村成立科普协会或科普服务站,为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基础。
二是搭建载体,上下合力助农。拓展融媒体线上宣传平台和销售平台建设。利用《金华日报》《金华晚报》《都市快报》和市科协
三是树立品牌,一县一策助农。针对金华各县市农业块状经济明显的特点,扎实开展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认定、农函大培训等工作,3年来共认定果蔬种植、水产、花卉、中草药种植等方面的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53家,推动应用新技术共62项,推广新品种58个,带动农户余户;“金桥工程”项目立项、验收19个,直接产生带动效益约万元;举办药膳养生、葡萄和枣类种植等农函大培训班余期,培训新型农民5万余人。兰溪市通过培养传统小吃制作人才开辟农民创业就业新空间;武义县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载体,鼓励和帮助农函大培训学员,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各县(市、区)积极推进智慧建设,扩大联系覆盖,定期组织农技专家提供一对一定制服务,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来源:金华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