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溯本求源,真的很难说清兰溪杨梅到底起自何时、何地。看似最不负责任的解释,来自百度百科:兰溪是中国杨梅之乡,是浙江省中西部杨梅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不明,觉厉。关于兰溪杨梅资料最早的记载,可能出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他曾云:“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这“吴越杨梅”,当然就包含了兰溪杨梅。/另据史料记载,兰溪马涧石渠杨梅曾被列为贡品,供帝王享用,尤以“里山杨梅”为上品。据考证,兰溪杨梅至明清时期形成规模,明正德《兰溪县志》、清光绪《兰溪县志》均有记载。/兰溪知名乡贤李渔,就是杨梅的头号粉丝。在他的《杨梅赋》的开篇即说:“南方珍果,首及杨梅。据他自己回忆:“每食必过一斗”。他这里所指,当然是兰溪杨梅。/“古代饮食文化集大成者”李渔有个关于他与杨梅的典故,堪比传奇:有一年,兰溪瘟疫流行,邻居十有八九,都身患此病。李渔家人也个个得病,人人呻吟。尤其是顶梁柱李渔,病情更是严重:卧病在床,命若悬丝。当时正值杨梅季节,李渔奄奄一息,突然想起毕生嗜好的杨梅。等杨梅一沾口,还没有下咽,李渔便感到满胸郁结已烟消云散。等杨梅下肚,顿觉五脏六腑,心通气顺,全身舒服,没病一样。接着几天,李渔由少入多,杨梅又吃了个痛快,一场大病,也就这样不治而愈。当然,这是故事。不过,李渔对杨梅的喜爱却不假。/他还为此写过一首《七律》:《杨梅》李渔性嗜酸甜似小儿,杨家有果最相宜。红肌生粟初圆白,紫晕含浆烂熟时。醉色染成馋客面,馀涎流出美人脂。太真何事无分别,同姓相指宠荔枝。不见杨梅,光看这首诗,就满口生津了。2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媒体的不断发达,兰溪杨梅开始被人们熟知。年7月12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了一篇与兰溪杨梅有关的报道。全文算上标题、作者、标点符号,只有44个字。正是这篇挤在旮沓,几乎被绝大多数人忽视的文章,正式拉开了兰溪杨梅的漫漫扬名路。这篇名为《兰溪杨梅远销香港》短小文章中说:兰溪县石渠杨梅开始远销香港。到6月25日已有担鲜杨梅陆续运达。这里指的石渠,就在马涧。/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此之后,兰溪杨梅再次被官方媒体提起,却是近20年之后的事了。聚焦的是杨梅深加工。年,在一篇名为《兰溪运用高科技解决“卖果难”》的报道中说,一条国家级专利技术生产线近日在兰溪三协食品有限公司投入批量生产,每年可消化鲜果上万吨,令当地果农喜上眉梢。杨梅作为配角之一被引用。/到了年,兰溪3位果农则带着技术签合同,把家乡的7万多棵杨梅种到了江西省宜丰县的多亩荒山上。可见,早在那时候,兰溪杨梅就被公认成业内的佼佼者。20年,默默无闻的发展,给历史留下了一段真空。不过,“深加工”“销地产”这些当时提出的理念成果,至今还是诸多果农努力践行的目标。从那时候开始,兰溪杨梅频频亮相,每到五六月杨梅成熟季,以不同角度宣传兰溪杨梅的报道层出不穷。3
创新不断在延续。年,兰溪马涧“五十里杨梅长廊”的口号横空出世。紧接着,年,兰溪市农业局与省农科院达成了科技攻关协议,建立了杨梅“大小年”新技术示范基地,对杨梅生产基地实行一系列化学调控,疏花减果,使杨梅果品糖度提高1度、成熟期也提早,优质果率提高到65%左右。试图解决“杨梅小年不见果,大年又‘卖难’”的难题。/年5月,兰溪马涧上千名山区农民凭着刚领到的支农绿色信用卡从信用社贷到了小额贷款。金融机构也加入到了助农发展的队伍中。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前辈们为兰溪杨梅做出的各种贡献和努力。年6月,在“浙江兰溪杨梅北京推介会”上,多达一吨的兰溪杨梅,让京城市民感受到了来自南方的浓浓“紫色诱惑”。杨梅推介会已经办了好多年,但把兰溪杨梅送进京,那一年,还是头一次。年,中国浙江兰溪杨梅品牌大会在马涧召开。在这次杨梅节上,有三个代表性瞬间值得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