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fǔ)(-),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封魏国公,谥文敏,宋末元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其书法成就很高,世称“赵体”。他常自署“吴兴赵孟頫”,所以大家都知道他是湖州人,却不知道他原籍是婺州兰溪人。元杨载《故翰林院学士承旨赵公行状》记载,赵孟頫的父亲赵与訔,“本出兰溪房”(即兰溪人),当年随侍兄长殿撰赵与噟在湖州当差,被宋孝宗亲侄赵师垂的儿媳郑氏相中收为继子,才改称湖州人。近日,灵洞乡陈小龙在兰溪新发现一方赵与訔生母的墓志,为史册所载的这段故事找到了实物证据,弥足珍贵!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程峤志对此志进行了深入解读,为兰溪地方史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方圹志出土于兰溪。由赵与訔嫡兄赵与噟撰文,安吉州州学教授杨幼度撰书。自南宋端平二年()刊刻,斗转星移,沉睡地下约有八百年了。该圹志的出土,首次以实物形式,见证了赵与訔和兰溪的不解之缘。
元代大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赵孟頫曾在为其父亲赵与訔撰写的《先侍郎阡表》中写道:“自秀安僖王而至府君(赵与訔),皆家吴兴”。其实,这不过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的粉饰之辞。赵与訔,乃至赵孟頫,和兰溪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赵孟頫的《东阳八咏楼》:“羽士曾闻辽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与其说是一位漂泊者的哀叹,不如说是近乡情更怯的游子忐忑不安的自白——赵孟頫心里熟知自己是婺州兰溪人,只是苦于说不出口罢了!
圹志云:“嘉定己卯,先君丞赣之雩都,不幸疾卒于位”。也就是说,赵与訔的生父很早就过世了。寡母孀居十余年,家风素称清白,一大堆兄弟姊妹的赡养和抚育,全靠生母独力承担。“室且垂罄,只力支吾”,备见左支右绌的窘迫之态,但其“处家整肃,驭子严毅,用能抗节,单弱中不堕先君之志”,是一位有节有度,勤劳智慧的奇女子。在这样一位慈严的母亲教导下,晚年诸子各有所成,而女儿们也得其所归,家族免于败落。赵与訔日后坚毅的性格和笃于兄弟之情的品性,从这方圹志的记载中有了合理的解释。今天我们从典籍中可以看到,赵与訔过继湖州之后,淳祐年间仍然和兄长赵与噟相携游览钱塘湖山的石刻,在《周易直说序》里更是深情地追忆自己和兄长师从樟林村徐相学习的经历……这些片断式的记载,因为这块圹志的出土,统统落到了实处——这里面饱含着赵孟頫家族对故乡兰溪的深深眷恋。
墓志称赵与訔曾祖父:“建炎渡江,宦游於兰溪”,这里提供了赵与訔家族迁居兰溪的确切时间,在谱牒失传的背景下,弥足珍贵。由赵与訔生母卒葬的地点,也可考证出赵氏落脚兰溪的首站在兰溪城中。墓志所记葬地在“铜山乡徐坞”,其地约在今大云山风景区的费垄口。此处犹如北邙山之于洛阳,是兰溪城里名门望族瘗骨的核心地块。卒葬地和“宦游於兰溪”,又可相互印证,说明赵氏宗室确实是初居兰溪城里的。
吴师道《东峰亭记后题》谈到冯宿《东峰亭记》原碑的掌故,说嘉定间有赵氏子自负博闻,有人问以《东峰亭记》,茫然不能应,故恼羞成怒,撞断置于城东学宫的冯宿原碑。这里的赵氏弟子,或许就是寓居城里的这支。因为博闻好学是赵与訔这一支显著的传统家风,且时间、地点相吻合。
建炎南渡,有许多赵宋宗室寓居兰溪,有的至今闻名遐迩,有的则湮没无闻。章枫山仅录其中两支,一是永昌魏悼王赵廷美支系,一是城南聚星巷周恭敬王赵元俨支系,其他赵氏宗室遂湮灭无考。其中不乏有像赵与訔家族,在文化领域卓有成就的簪缨世家。在滚滚消逝的时间流水无情的冲刷下,兰溪厚重的土地又一次侥幸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通过有心人的辛苦寻觅,让生在今天的人们可以通过这方石碑追慕先贤的足迹。幸甚至哉!子昂归来!
来源:兰溪文史之家(已授权)
作者:程峤志
图片提供:陈小龙
编辑:三石
推荐阅读
金华市区这段古城墙将现百年雄姿!很多人都没见过……
古婺芳踪:学者揭秘数千年前曾经存在于金华汤溪区域的强盛古国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爆料、吐槽、分享,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