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荫深处历史久
位于兰溪市城西横山之巅的兰荫寺,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至今多年,是兰溪重要的古寺之一。原寺解放后香火旺盛过一段时间。此山古时候就有兰花的芳香。兰溪之名来源于此。俗话说,城边有溪,溪边有山,山上有兰花香,故先取“兰”、后取“溪”,两字合在一起就是兰溪,成为古城兰溪之邑(县、市)之名。兰荫寺旁石壁上“兰荫深处”落款“正德十四年梅月十五司卿题”(即年正月十五日)是明代正德皇帝下江南,留下墨迹。在皇帝游到寺庙内鼻闻到兰花发出的芳香,却不见兰花。寺庙内原有一盆十分名贵的兰花怕出事情,在皇帝到达前就由一和尚将它藏放在一口水井内了,但此兰花芳香仍飘到寺庙内。在老僧请皇帝给个题词,皇帝题词本想写“兰荫深处有奇香”因不见兰花,而扫兴,故只写了“兰荫深处”四个字半句语就搁笔,此墨迹不属名句,故石刻不载帝名也,此事却留给后人一个谜,字缺味长,任你想想。寺庙老僧留皇帝在寺庙用餐,僧厨烧了一个波菜煮豆腐(豆腐先用油煎两面有点黄),皇帝吃着,感觉很好吃,便问老僧道:“这是什么菜?”老僧指着菠菜说:“这是红嘴绿莺哥”,皇帝又指着豆腐问道:“这又是什么菜?”,老和尚又指着煎黄的豆腐说:“这是金镶白玉醉”。事后,皇帝回到皇宫,叫御膳房烧“红嘴绿莺哥”,“金镶白玉醉”,御膳房死也烧不出,传为笑话。
寺内佛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初,由百姓募捐资金进行修复。二十一世纪初由知名老僧释圣修法师来该寺住持后,又募捐巨资对该寺进行重修与扩建。年前重建圆通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和宿舍楼。年开始在右首坐西朝东山腰新建地藏王殿和毗那佛殿。两殿计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至今全寺拥有藏经阁一座、佛殿四座和生活用房30余间。
目前,兰荫寺是兰溪佛教重地,又是香港、广州商家信徒为自身及家人做“水陆道场”的基地,佛教活动繁忙。交通方便,建有盘山公路。游人可驱车而上,也有步行上山小道,起步于芥子园右侧,徒步上山登百余个台阶即可到寺门口。
横山崎头的灵源积庆侯、自在大帝庙,俗称横山殿,地处兰江街道殿下应、外董、园里董村庄后山脉首端,面临金、兰、衢三江口,坐北朝南,地势险要,树木成荫,放眼十里,饱览三江,尽收眼下,空气新鲜,冬暖夏凉,是休闲、游览的好地方。该庙是兰溪尚未置邑前百姓捐资建造的。最早建造时间南朝明帝刘彧泰始二年(),至今已有多年。史书介绍,属南北朝?宋时期,刘彧是刘义隆第11个儿子封为淮阳王。年杀掉侄子刘子业登基称帝,为宋明帝。年孝武帝刘俊第三个儿子刘子勋在浔阳称帝,正式与刘彧分庭抗礼。由此暴发一场刘宋皇帝骨肉相残的战争。同年刘彧*队攻克浔阳杀掉侄子刘子勋(刘子勋时年11岁晋安王)。期间,孝武帝刘俊28个儿子全部死光。刘彧为宋明帝,坚持“以仁治国”的方针,整顿吏治,改革弊*,促进江南生产发展。后明帝开始贪图享乐,迷信鬼神。年因病身亡,为帝头尾8年。史书又说,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其中最大的是佛教文化,佛教最为旺盛。北魏各地大兴建寺院。-年全国共兴建了佛寺所。北魏初期僧尼由8万人急增万人。梁武帝在-年间4次出家当和尚,致使佛教达到鼎盛时期。横山殿传承故事:刘彧为帝王时,年号泰始二年(年)一位上任建州刺史名叫徐灿及夫人蜜氏乘船路过横山潭,遇狂风暴雨,不幸翻船溺水身亡。夫妇俩死尸被百姓打捞上来后,见尸面不改色,奇香袭人。过去三江彼岸灾荒连年,徐灿州刺史翻船溺水横山潭后,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是徐灿夫妇灵验。百姓为了纪念他(她),捐助资金材料建造了横山殿,并塑其像,供百姓祭拜,以示敬仰。岁岁保平安,年年保丰收,成为百姓精神上的寄托。到宋代徽宗皇帝宣和三年岁次辛丑()加封爵位故称“灵源积庆侯”,该寺庙在明代同治六年进行重修。清代康熙帝敕封徐灿遗官为自在大帝,据史书记载,徽宗皇帝赵佶从小就喜欢道教,经常翻阅道教神、鬼怪书籍,对神仙生活十分向往。赵佶为帝王后听从一位名叫林灵素人谗言,他就敕封了一大堆官员的神仙称号。徐灿受微宗帝加封积庆侯全有可能。该寺庙历史悠久,二朝帝王加封,朝拜香各不断,香火旺盛,至今已经多年风风雨雨,庙宇修建势必多次,难一一考证。但据《光绪志》记载和解放后年始修茸中发掘出覆莲旗干石、幽型柱石础和青石高浮雕等文物,经专家鉴定为唐代制品,共同佐证唐代修茸过。
兰溪第一部县志《明正德志》由明代武宗朱厚照为帝王时兰溪籍南京礼部尚书章懋(俗名枫山先生)辞官不就,自年至年在横山殿内编辑完成的。
民族文化遗产资源比较丰富。横山殿祭奠已经连续百年以上,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本村及相关村举行祭奠横山大帝生日,抬圣猪圣羊,迎彩旗等形式,迎銮驾队伍浩荡,有近千人村民参加活动,场面壮观,并邀请婺剧团演出。现保持正常传承。
流星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