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前方高能预警多种增城非遗美食向你ld
TUhjnbcbe - 2021/3/31 11:37:00
新春

大吉

各位新年好!

为了丰富春节期间全区人民

精神文化生活

营造健康、和谐、喜庆的春节文化氛围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天

我们为你准备了

增城优秀的文艺精品展播

(非遗美食篇)

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

增城共有3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涵盖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

民俗、传统技艺等8大项


  其中非遗美食类有10个,分别为黄塘头菜、兰溪濑粉、澳海老土豉油制作技艺、新塘鱼包、朱村鸡饭制作技艺、五柳菜制作技艺、章坡大头菜制作技艺、增城鹅汤糍制作技艺、正果云吞制作技艺、喜记避风塘炒蟹。

黄塘头菜
  正果黄塘头菜是“增城十宝”之一,已有百年历史。正果黄塘头菜属于“江南头菜”的名贵品种,因在增城正果镇黄塘村种植而得名。黄塘村位于东江支流增江河畔,土地肥沃,水源未受污染,环境优美,十分适合种植头菜。该村采用无公害方式种植头菜,施用农家基肥,所产的头菜个体适中,饱满结实,质地鲜嫩。黄塘头菜采用传统方法制作而成,色泽金黄,香气浓郁,风味独特,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深受珠三角和港澳台同胞的赞誉和喜爱。

兰溪濑粉
  兰溪濑粉制作技术超过年历史,其制作材料主要选用天然的山泉水和当地种植的“溪选”或“六黄粘”稻米。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鬼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冬至和新春“做景节”,兰溪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濑粉来应节。

澳海老土豉油制作技艺
  最早的增城老土豉油制作技艺人是清朝石滩麻车村的刘允荣师傅,制作技艺已有六代传承,古法泡制,源远流长,在东江两岸特别在东莞地区有广泛的影响。澳海酱油的用料尤为讲究,采用中国本土黄豆、本土面粉和本土菌种,发酵成面豉酱。用土缸发酵制醪,杀菌工艺先进,符合国家对酱油食品标准的各项要求。澳海酱油与正果、石滩其他酱油品牌形成增城酱油的名牌效应,使酱油成为增城特色的配料。

新塘鱼包

新塘鱼包制作食材


  新塘鱼包是珠三角最有水乡地方特色的鱼美食,也是新塘地区特有的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之一,经几百年流传成为最能代表新塘地区的区域品牌。其可登大雅之堂,亦可作民间小食。新塘鱼包选用多骨多肉的土鲮鱼和正宗的广式腊味等食材制作,鱼包皮是鲮鱼胶皮,具有深厚的岭南广府饮食文化底蕴。

朱村鸡饭制作技艺
  朱村鸡饭,是广州市增城区乃至珠三角地区有名的地方特色美食,利用朱村两大特产——走地鸡和朱村丝苗米巧妙烹制而成,特点是鸡靓饭香。据《印记朱村》记载,朱村鸡饭始于清末,闻名于四乡八里,连外出的人也会带上,是一道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

五柳菜制作技艺
  五柳菜是传统的广式酱菜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五柳”,是将酥姜、荞头、青木瓜、红萝卜、青瓜切成丝后用白砂糖和米醋腌渍而成,色泽鲜亮,味道酸爽甜脆,是广府传统的夏日醒胃凉菜。从味觉上,由于味感甜酸,所以也称甜酸五柳菜;从配料上,由于加入白糖和米醋,所以亦称糖醋五柳菜。

章坡大头菜制作技艺


  章陂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宁西街,章陂大头菜是一种别有风味的腌制蔬菜,时常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腌制蔬菜早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章陂大头菜的传统手工技艺已逾百年历史。据年逾70岁的第三代传承人关金汉口述,其父亲学习的章陂大头菜传统手工技艺源自其爷爷,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以来,章陂大头菜传统手工技艺只在章陂村传承,一般只传授给本村的男丁及其配偶。

增城鹅汤糍制作技艺


  增城鹅汤糍又叫“客家鹅汤糍”“鹅汤粄”,是广州市增城区一带客家人才会制作的、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菜式之一。增城鹅汤糍传统手工技艺最早起源于增城区中新镇及荔城街、增江街一带客家人群聚的地方,而后以中新镇的传承和发扬较为出名,并一直延续至今。

正果云吞制作技艺


  正果云吞历代传承,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在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闻名遐迩。民国初期,正果云吞创始人吴培(仙村人)与蓝喜(正果人)在正果合作开办云吞店,他们用精面粉、上等猪肉、鸡蛋、墨鱼、胡椒等材料制作的云吞,皮薄馅靓、入口鲜香,到店客人络绎不绝。由于历来坚持手工制作,且用材讲究、风味独特,正果云吞至今深受广大食客好评。

喜记避风塘炒蟹


  避风塘炒蟹,在粵菜馆的食谱之中是一道常见的菜式,其精髓是蒜蓉甘口焦香、脆而不糊的独特风味。当蒜香味与辣味、豉味结合,可达到一种口味的平衡,再与螃蟹共烹,味道和谐,可口极致。

来源:区文化馆

编辑:黄家荣、刘樱洁

责编:黄斌、林汝嫦

审核:朱卓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前方高能预警多种增城非遗美食向你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