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横塘村印象
横塘村位于兰溪西部水亭乡*府以西三千三百米,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15平方公里,辖横塘、范财2个自然村,全村户,总人口人,下设8个村民小组,17个承包组,有*员数25人,现有耕地亩,以养殖鱼、种植水稻和纺织毛巾为主。
现存古建筑有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崇德堂及三益堂、牌坊、姜氏祖墓和古民居多处。
据姜氏家谱序,姜姓始自炎帝,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炎帝即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渭河的岐山之水),而以姜为姓,故尊炎帝为姜姓的得姓始祖。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公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建立吕国赐以神姓以续炎帝香火。春秋战国时期神农氏后裔姜太公即姜子牙吕,尚因助周王朝得天下被封于齐(山东),他是齐国的始祖中国的兵家鼻祖,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二十九世,姜子牙的传奇人生,人人皆知,家喻户晓,齐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并入秦国后,姜子牙后代迁至西戎之后又陆续东归中原各地,到了汉代在中原地区的姜姓后代不断繁衍发展成为一大望族,汉高祖刘邦为充实门中人口,又将姜氏后裔迁回西戎故地,以后遂世居天水(今甘肃境内),故族人以天水为郡号。三国时期平襄侯姜维盛于甘肃天水。到了西晋南北朝期间,为避战乱,姜姓氏族陆续进居江南各地。至今远始祖来横塘已历经六百余年,枝繁叶茂,人才辈出,现排行已至三十一代,人口过千族人八代同堂其乐融融。横塘以塘而起名。
横塘村周边的老人们都曾清楚记得,就在解放初期还盛传着:“横塘的屋,珠打式的谷”的口头禅。据说其中有一户人家就有十八个天井神奇的大房子……当今在家谱上仍还可查到:横塘村庄曾有近二十余处古迹,除了早在太平天国时期被烧毁的“花厅”外,现仅存“崇德堂厅”一处可供村民公用。而“新厅”又在土改时分割给了几户村民居住。其中村内18个堂名分别是:礼耕堂、信诚堂、安雅堂、亦*堂、茂正堂、仁育堂、石古堂、顺郁堂、锡光堂、承义堂、横德堂、日升堂、棣鄂堂、树磁堂、务本堂、敦睦堂、诒榖堂、三益堂等,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古建筑奇迹的村庄,不亚于当今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诸葛八卦村,真令人惊叹!
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遭劫,多数却已被破坏,真令人痛惜!
现在兰溪市有关部门仅有记载的古民居是:横塘村56号、号、号、号、号、号,还有横塘三益堂,横塘姜氏祖坟等8处。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崇德堂厅和横塘牌坊,真令人欣慰!
崇德堂为横塘姜氏总祠。始建于明代,现存为清中晚期重建,平面呈三间三进一穿堂,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坐南朝北,硬山顶,马头墙,阴阳合瓦。前进明间设戏台,梁架不露明,上设六角形藻井。正厅梁架为四柱九檩,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月梁造。中进与后进之间设穿堂,穿堂梁架不露明,上设半球形藻井,后进为享堂,结构简单。
范氏石坊,位于横塘村东偏北、西偏南各10o坐向,东南方距珠带式2公里,距西北方米是横塘村,石坊四周均为农田。清道光十四年(4)为儒士姜昆龄妻范氏立。据《光绪兰溪县志》载:“姜昆龄妻范氏三十三岁夫故,守节二十九年,已旌建坊。”
牌坊四柱五楼,建于清道光十四年(4),全高约7.5米,中柱间宽1.24米,抹角内方形石柱,边宽0.34米。中柱抱鼓高2.16米,底、腹各宽0.66米,厚0.14米。侧柱抱鼓高1.93米,底、腹各宽0.66米,厚0.11米。底脚石长2米,宽0.42米,高0.30米。顶楼下正反面各竖“恩荣”石匾一块,正面四周三龙戏水浮雕,反面是双龙戏珠浮雕图案。东侧楼梁下石枋左右各有狮子抢球浮雕,西侧是为白鹤浮雕。雀替上为书画、花卉图案。额枋正反两面从右至左竖刻:“钦命兵都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务兼理粮饷加三级富昵杨阿为”,中间横刻:“节孝”二大字,左边竖刻:“恩诏定例建坊以章矢志苦节大清道光十有四年岁次甲午季春元月吉旦。”额下石坊从右至左刻:“为儒士姜昆龄妻范氏立”十个字。
范氏石坊与崇德堂,5年11月3日公布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横塘村在各级*和*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重视下,村里已为民办了许多大事,全体村民生活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已有部分村民修缮了旧居,如:姜谟功户、姜佩珩户、姜樟兴户、王纪福户等民居,真令人称赞!
现已有众多村民都建起了新房,这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为横塘村庄绘画出最美最新的景象,美好家园,真令人向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