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见证了兰溪从辉煌到彷徨再逐步崛起的发展历程。在这里,国企下岗工人曾多达余人,7个小区中有6个开放型老旧小区,常驻人口人,在册*员名、在职*员名,涵盖9个小区*支部、10个群团组织、12家驻区单位和5个两新组织。
近年来,青松社区不断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委工作机制,在组织融合、服务融合、活动融合、治理融合上深抓不懈,打造融合共进“青合力”*建联盟。
组织融合
推动“条块分割”向“区域共建”转变
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基础,一方面,辖区内实验小学*支部、实验中学*支部、图书馆*支部等12个驻区企事业单位*支部共同签署共驻共建责任书,相继成立“青青乐园如松之盛互助养老”“关爱残疾人”“情系优抚关爱老兵”“藤老工作室”“青少年假日微公益”“志愿者巡逻队”等一批红细胞志愿者服务队,推动*员干部由社区建设的“旁观者”变成了“局内人”。
在此次居委会换届中,驻区单位实验中学副校长经过正式选举成为居委会委员。
另一方面,社区大*委按照“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辖区*组织设置,形成以社区大*委为统领、辖区各单位*组织和在职在册*员共同联动的区域化*建格局。
服务融合
推动“单向发力”向“多方协同”转变
居民家中线路出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马上能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在“青合力”*建联盟中,各成员单位围绕“三张清单”,以契约精神参与社区各项事务,不断地分享资源、提供服务。并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近期工作要点、实施项目、推进措施等,及时为辖区单位、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成立以来,已累计召开联席会议9次,成功解决问题74项,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顺利落地。
爱心银行
与此同时,以“爱心银行”和“微公益超市”为载体,利用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商铺等社区资源和优势,由社区在册、在职*员带头,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策划组织活动、为他人提供服务等,实现“服务提供—赚取积分—服务获得”的良性循环,让居民成为社区服务的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活动融合
推动“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转变
为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居民需求,青松社区积极打造灵活多样平台载体,由社区搭台、驻区单位协同,推动组织生活联动、支部活动联搞、文娱活动联办。
如针对主题*日学习内容单一的情况,驻区单位市委*校每月选派老师开展专题讲座,为社区*员带来丰盛的“文化大餐”。现在,青松社区每月至少举办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居民运动会、“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文娱活动,“浓浓腊八粥、深深感恩情”敬老活动,“温馨五月天、感恩母亲节”春游活动,“端午寄深情、香粽献邻里”睦邻活动等纷纷走进社区,在居民中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文化平台搭起来了,群众文化火起来了,居民幸福感也逐步提升了。
治理融合
推动“传统粗放”向“智慧精准”转变
为提升基层治理实效,创新推出楼道“红管家”制度,在二级网格基础上再细分作战单元,选聘名“红管家”,当好居民身边的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示范员,利用自己的专长解决着邻里的大事小事、联络着小区人家的感情。
“红管家”爱心接力
由社区大*委牵头成立“爱心接力站”,“楼道红管家”们一到放学就主动对接学校,将孩子接到家中辅导作业、安排晚饭。每到寒暑假,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精心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助孩子增加见识,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人流密集的*群议事亭内安装“智慧留言机”,居民只需刷脸便可将意见建议上传至云端,并第一时间反馈到社区工作人员,“点单、派单、亮单、销单”四个环节一气呵成,切实形成社区治理工作闭环。
青松社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老人特别多,60岁以上的居民占50%以上。青松社区积极推行“抱团养老模式”,“红烛志愿者”与老人一对一结对成立互助团,长期为辖区独居老人提供“红色代跑”“上门义诊”等义务服务,让老人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下一步,青松社区将继续发挥“青合力”*建联盟共建共享共治优势,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形成*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局面,为社区善治提供“青松样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