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4 22:06:00
前几天几个校区齐聚一堂进行教学研讨,涧西校区在短时间内各项设施配备齐全,简直太厉害了。幽默风趣的薛莲校长说操场还没有建成呢,随即她讲了一件更让我忍俊不禁的事情。她说有个一年级的寄宿生周一入校的时候一直哭闹,家长怎么都送不到学校里。薛校长看到这一幕,让老师把孩子接过来,亲自去哄。她抱起孩子说:“宝贝,你看我们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多好玩啊!”谁知那个小女生挥舞着胳膊大声说:“你们这里有什么好玩的?”薛校长夸张的模仿让笑点本来就不高的我笑得前俯后仰,随后薛校长说:“我想了想,学校确实也没什么好玩的,到这里以后见不到父母,还要天天学习,的确不是很好玩。我们是不是考虑在课余时间为孩子添置一些游乐设施,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更加丰富生活,真正爱上这个我们的学校呢?”笑过之后我也陷入了沉思,现在的孩子玩的是布娃娃、乐高、电脑手机游戏……那么我们小时候玩的是什么呢?70后,80后的点进来看看,看看有没有触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勾起你的回忆——小时候我们玩过的那些游戏。放泥炮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农村最不缺的是黄土,用路边的土加上水和成泥巴,就像和面似的要和的不软不硬,三五个孩子围在一起,每人分一坨子泥巴,剪刀石头布决出出场顺序。每个人把自己的一坨子泥巴揉成一个脸盆形状,事先说好吃烙馍还是吃蒸馍,轮到自己的时候,拿上这个泥巴脸盆使劲往地上摔,称作“放炮”,放的越响窟窿越大越好,后面的那个人必须用自己手里的泥巴去堵上这个大破洞。如果是“吃烙馍”就是用饼状的泥巴去堵,如果“吃蒸馍”就必须用圆球泥巴去堵,这样赢家手里的泥巴团就越来越大,最后谁手里的泥巴团最大,谁就是胜利者。我们往往几个小伙伴玩的不亦乐乎,粘一脸泥,手里捧一坨子泥巴战利品回家,父母会戏谑我们说:“晚上别吃饭了,把你赢的泥巴当饭吃吧!”我们总会笑呵呵的,把泥巴往墙角一丢,洗手洗脸去吃饭了。抓石子小学阶段的大课间我们女生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抓石子”。事先挑五个个头均匀,光滑细腻的石头子儿,找不到天然石子我们会用碎瓦片精心打磨成想要的石子形状。一般四个人一起玩,依旧是剪刀石头布决出顺序,第一盘最简单,是抛向空中一个子,抓地上一个子,之后赶紧接住空中落下的那个子儿,要捡四次。口里念叨着“一周周,一周周”。第一关过了之后是第二关,抛向空中一个子捡起地上两个子,转手接住那个子儿,分两次完成。口里念叨着“二周周,二周周呀”。第三关也是分两次,第一次是抛向空中一个子,捡地上一个子,第二次抛向空中一个子捡起地上三个子。口里念叨的是“三周周,三周周”。第四关是抛向空中一个子,迅速捡起地上四个子,口里念叨的是“四周周,四周周”。这四关必须一口气过完,如果有任何闪失,只能换下一位玩家,再轮到自己的时候还要从头开始。如果四关全部通过就要“缤打”,也就是五个石子都攥在手里,往空中抛一个反手再接住,这就算赢了一局了。我们女生的手因为经常抓石子的缘故,一个个磨得都长满肉刺,周末的时候,父母帮忙剪肉刺,用指头捣着脑门儿训斥着,我们还是觉得其乐无穷。跳皮筋小时候一到下课,我们就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跳皮筋,两个人钻进去把皮筋撑成长方形,第一高度是脚脖,我们边跳口里说着“小皮筋三角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一六二一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一六三一七……”一直跳到十然后换高度,换到膝盖部,换到腰部,一直换到肩颈,真不知那时候我们是怎么跳过去的,如果当时比跳高,估计我们都是高手。打面包,踢瓦片,投沙包……哪一个不是让我们玩儿到天黑,玩到废寝忘食,玩儿到被父母叫回家还恋恋不舍呢!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以至于每每想起来都让我激动不已。偶尔在公园里看到有孩子玩儿这些游戏,我都会驻足在一旁观看,看着看着思绪一次又一次回到小时候……作者:赵秀写于年11月19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