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清代徽州人入籍兰溪史实以钞本郑三乐堂请
TUhjnbcbe - 2020/12/25 15:52:00

蔡予新(原创)

提要:《郑三乐堂请入籍案簿》是清道光年间的钞本,它记录了当时一户徽州人家及其后代在浙江兰溪的活动经历,尤其对入籍兰溪这个案例的来龙去脉有详细的记载,这对徽州移民历史和“寄籍”、“入籍”现象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兰溪徽州科举入籍冒籍

这抄件内有一份“禀文”,这是一份某廪生打给兰溪知县的报告。报告的内容简摘一段:“切生等保结得与童生郑绍文,职员郑瑞元之子,今届试期,童生郑绍文遵填卷册,临点入场,有廪生诸葛令怀疑混禀,幸蒙恩谕核案补考,实为恩便”。大意是:童生郑绍文,是职员(有顶戴官衔但无实职的人)郑瑞元的儿子,今年将参加秀才考试,由本人作担保,保证其身份及资格真实有效。郑绍文已报名,正准备入场,不料,一位名叫诸葛令的廪生怀疑郑绍文的考试资格,他未经调查就草率向知县举报,耽误了郑绍文的考试。现查明,郑绍文的考试资格真实有效,知县已初步同意郑绍文参加补考等等。

明清时代,没有取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被称为“童生”,《清稗类钞》中“童试”条目记述:“直省士子之试于郡县及提学,为童子试,俗谓为小考,或小试。应试者曰童生,虽壮丁老叟,但与试,皆得以童称之,未冠者曰幼童”。“孔宪教为县试老童”条目记:“长沙孔太史宪教年四十余时,尚应县试,人呼之曰老童”。在“七十岁童生应院试”条目中则称:“湖北某童年七十初,次次观场,自言功夫纯熟。”童生须参加“童试”,即考秀才。童试要经过三场考试,即县试、府试、院试。县试通常在农历二月,由知县主持;府试的时间是农历四月,由知府主持;院试则由省里主管教育的“学*”主持。童生院试合格,取得“生员”资格,正式成为一名秀才,才可以进入府县官学读书。秀才根据各期考试成绩,分五等,一等是廪生、二等是增生、三等是附生、四等是青衣、五等是发社。第一等秀才即廪生,读书期间可以“领工资”,又可替童生作考试担保获取“担保费”,他们是府学、县学的“正取生”,待遇相对优厚,但名额有严格限制的。“国朝沿明制,凡各直省府厅州县学生员,由学使在岁科试列一等者,设额给饩,以次序补,谓之廪生。历科优贡、拔贡均出其中,各省乡试,每科中式廪生人数,亦必视增广附学生为多。”(见《清稗类钞》考试类),年版的《歙县志》记载:清代歙县学的学额是20名,即每次考试只录取20名廪生。年版的《兰溪市志》记载:清代兰溪县学的学额是25名,每次考试只录取25名廪生。翻阅清代乾隆年间出版的《缙绅录》,书中有徽州府各级“学校”的生员名额:府学25名、歙县20名、休宁20名、婺源20名、黟县20名、祁门16名、绩溪16名。金华府各级“学校”的生员名额:府学25名、金华25名、兰溪25名、东阳20名、义乌20名、永康20名、武义16名、浦江16名、汤溪16名。因有学额限制,当时读书人要参加各级科举考试,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就考。在外地游学、或商或宦,考期将至,也得赶回原籍地。如明末兰溪人李渔,自幼随父在江苏如皋经商居住,崇祯八年(),李渔回原籍到金华参加童试(府试),一举成为名噪一时的五经童子。清代黄宾虹出生在金华,他13岁随父亲回徽州歙县原籍参加童试,名列前茅。清末寓居兰溪游埠的曹清泉,回徽州绩溪原籍参加童试,光绪壬寅年()他在江南乡试中考取第一名举人,即解元。人们离开原籍到外地谋生居住,称作寄籍,寄籍的读书人如在寄籍地参加考试,被称为冒籍跨考。冒籍考生会挤占当地有限的“学额”,这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的。为了防范冒籍跨考,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查非常严格,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填写祖父三代的姓名籍贯,并采取廪生担保,童生互保等方法堵绝作弊。《清稗类钞》“廪生保童生”条如此记述:“各州县文童武童应试时,必由廪生领保,谓之认保。又设派保,以互相稽查而慎防弊窦。如该童有身家不清,匿三年丧冒考,以及跨考者,惟廪保是问;有顶名枪替,怀挟传递各弊者,惟廪保是问;甚至有曳白割卷,犯场规,违功令者,亦惟廪保是问。其责任如是之重。故凡廪保之与童生,必与同里闾,谊属戚友,深知其为佳子弟,勿贻先生长者羞,而后为之具结单焉,签花押焉,临场则唱保焉,出图则看号焉。而其紧要关键,则在学院招覆之后,填造覆试册结之时,介新进诸童以谒学师,而定其贽仪之多寡。大率称其家赀之厚薄,务使献者受者,皆得自慊于心,而诸童生献廪保贽仪,则视学师所得,以次递减。”此类实物见清代江苏太仓州崇明县儒学颁发的“廪保互结亲供单”,上面清楚写明:“江苏太仓州崇明县儒学为科考事,奉提督学院颁发结式,保结得童生(某某),委系身家清白,並无刑丧、过犯、娼优、隶卒、顶替、抗粮、冒籍、吸食洋烟等弊,察出愿甘同罪,所结是实。本童(某某),年*拾*岁,身中面白*须。曾祖(某某),祖(某某),父(某某),现住(某地),(某)籍。派保廪生:(某某),认保廪生:(某某),互保童生肆名:(某某等)。光绪年月日,字第*号。”文中“派保廪生”是官府指定担保的廪生,“认保廪生”则是有偿担保的廪生。五名童生组成一个互保,四名童生为其余一名童生作互保。但也有个别冒籍过关得逞的,《清稗类钞》的“吴改堂冒籍应院试”条目记载:“吴半松丁母忧,返吴江,其子改堂试于江阴,见斥归,半松泫然流涕曰:吾老矣,能及见汝成诸生耶?改堂慨然曰:三日后见之矣。遂复至江阴,冒常熟籍,成诸生。归久之,移入吴江学,寻补廪膳生。”

童生郑绍文进不了试场,原因是被人怀疑冒籍跨考。据《郑三乐堂请入籍案簿》记载,郑绍文祖先郑佩鸣原籍徽州歙县,于顺治年间(—)迁居兰溪。既然郑绍文祖籍徽州歙县,那他怎么能在寄籍地兰溪参加考试呢?这个问题先从徽州人到兰溪经商说起。徽州人多地少,山多田少,自古很多徽州人往外地迁徙谋生。兰溪地处三江之汇,是钱塘江上游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贸繁荣。兰溪与徽州各县有水路相通,徽州人若要迁居外地,兰溪往往就成为首选之地。据年版的《歙县志》记载,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歙县人江天稳、王宏吾已在兰溪城里经商。清初歙县人程永法等在金华、兰溪从事盐业。清中期徽州歙县人迁入兰溪经商更普遍了,兰溪城里的程圣文墨庄、三阳布号、允和银楼和裕通源钱庄等等,都是歙县人开设的。这些徽州人身居兰溪,子孙后代也在兰溪繁衍,但是他们的籍贯仍然是徽州,兰溪只是他们的寄籍地。他们的子孙后代如想取得科举功名,就必须回到原籍地考试。若在居住地应试,那就必须“入籍”,即脱离原籍贯,在寄籍地取得户籍。上面所说到的童生郑绍文,他被人举报“冒籍”而停考,而后却又可补考,根本原因是他已“入籍”兰溪。

在清代,寄籍人想“入籍”非常不易。“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其经理之也,必察其祖籍。如人户于寄居之地置有坟庐逾二十年者,准入籍出仕,令声明祖籍回避。------,其有冒籍、跨籍、跨边、侨籍皆禁之。”(见《清史稿》志九十五、户口),当时官府对于“入籍”有一整套报批审查的行*程序。《郑三乐堂请入籍案簿》抄录了整套有关“入籍”的官府公文,原文字多,行文格式非常繁冗,我把它梳理一下,列出“入籍”的大概流程,首先是郑绍文的父亲郑瑞元给兰溪县知县打报告,时间是道光四年()三月初二日,“具呈郑瑞元,为呈请入籍叩恩俯准事,切身五代祖佩鸣原籍安徽歙县,于顺治年间迁居宪治,葬前塘边,坐落横山后,坟粮系郑佩鸣户完纳。四代祖尚周捐纳职衔,系徽州本籍,葬包家坞。三代祖正模亦葬包家坞,父大庆葬万古桥,坟粮均在大庆户完纳,俱有实收可据。故父大庆于乾隆五十三、四等年,契买十都一图陈家井庄等处田亩,系陈起增等户,出粮六钱一分零。身于五十四年契买十都二图并三十五都三图等庄田亩,系盛鸣皋等户,出粮一两二钱零。均有印契官册可验。现在住居房屋亦系身手自置,身现年六十三岁,祖孙七代居兰,历传清白,安分经纪,邻保可结。原籍歙县并无远近亲丁,身生四子一孙,长、二贸易,三、四业儒,诚恐将来应试往返不便,为此申明:高祖迁居以及父、祖坟墓、庐舍置产,各年代是否合例,伏乞大老爷俯赐恩准入籍,公候万代顶德上呈。”郑瑞元在报告中列出他符合“入籍”的条件,一、高祖于顺治年间(—)迁居兰溪,距今已百余年。二、父、祖坟墓均葬在兰溪,五代祖郑佩鸣葬前塘边,坐落横山后;四代祖郑尚周葬包家坞;三代祖郑正模亦葬包家坞;父郑大庆葬万古桥,“坟粮均在大庆户完纳,俱有实收可据”。三、在兰溪的房屋田产是他自家置办,“故父大庆于乾隆五十三、四等年契买十都一图陈家井庄等处田亩,系陈起增等户,出粮六钱一分零。身于五十四年契买十都二图、并三十五都三图等庄田亩,系盛鸣皋等户,出粮一两二钱零,均有印契官册可验。现在居住房屋亦系身手自置”。四、原籍歙县已无远近亲属。五、姻亲也在兰溪,还有一条是郑瑞元在兰溪本地完粮纳税已逾二十年。可见郑瑞元是为了第三、四个儿子的前途,解决将来应试往返不便等问题,才向知县打报告申请入籍。报告很快得到知县大老爷的批复:“尔祖迁居本邑,年久历有坟墓庐舍可查,是否与例相符,应否准其入籍考试,候饬覆夺”,基本同意郑瑞元的申请,要求他提供邻居和亲戚的担保文书,并签票派差人孟登高去查明情况,“署兰溪县正堂加六级纪录十二次又记大功六次乐为呈请入籍等事:据郑瑞元呈称五代祖佩鸣,原籍安徽歙县,于顺治年间迁居兰邑,迄今年久,契买坟墓庐舍,俱可吊查。原籍歙县并无亲属,叩请入籍等情,据此除批示外,合饬保邻查覆,为此仰役立着该邻保查明郑瑞元之祖迁居来兰,所置田产,何时纳粮,捡同契据,限日内据实具结覆,具以凭核夺,去役毋得玩延干咎,速速。立案给票听、道光四年三月日、差事孟登高”。郑瑞元闻命将田产的纳粮契据呈上,四位邻居和三位亲属均立“甘结”,即为他做了担保。兰溪知县根据郑瑞元呈报的资料,写成“申”文,“据此查得:郑瑞元自五代祖郑佩鸣由徽州府歙县,于顺治年间迁居兰溪寄籍,计今百有余年,久经置产立户输粮,吊验印契粮串年分确凿,坟墓、姻亲又在卑县地方,似与土著无异,与入籍之例相符,应请准予入籍,俾其子孙得以应试报捐”。在清代,知县向上级打报告叫“申”。这份“申”除呈送金华府外,还转报给闽浙总督、浙江巡抚、浙江学*及布*使、按察使、分巡道等衙门.并附送邻族甘结一纸、印结一纸。邻族甘结是这般出具:“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在城三坊里邻唐光田、朱连招,亲族赵瀔源、郑圣猷等今于与甘结为呈请入籍等事,结得本坊民郑瑞元之高祖佩鸣于顺治年间由徽州府歙县迁居兰邑,已有七代,所置田产屋业,以及坟墓庐舍、姻亲俱在兰邑,与入籍之例相符,委系身家清白,并无刑伤过犯及违碍冒籍情弊,中间不敢挟捏,所具甘结是实”。印结则是兰溪知县本人出具的,“与印结为呈请入籍等事,结得卑县三坊民郑瑞元自五代祖佩鸣由徽州府歙县,于顺治年间迁居兰溪寄籍,至今百有余年,一切田房屋舍,坟墓、姻亲俱在兰邑,与例相符,实系身家清白,并无违例冒籍跨考等弊,理合加具印结是实”。同年四月,兰溪知县出具“移”文递给徽州府歙县县衙,“移”是县级之间的平行公文,该“移”中称:“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为呈请入籍等事:道光四年三月初二日,据敝县三坊民郑瑞元呈称,为呈请入籍叩恩俯准事,切身五代祖佩鸣原籍安徽歙县,于顺治年间迁居宪治,葬前塘边,坐落横山后,坟粮系郑佩鸣户完纳。四代祖尚周捐纳职衔,系徽州本籍,葬包家坞。三代祖正模亦葬包家坞,父大庆葬万古桥,坟粮均在大庆户完纳,俱有实收可据。故父大庆于乾隆五十三、四等年,契买十都一图陈家井庄等处田亩,系陈起增等户,出粮六钱一分零。身于五十四年契买十都二图并三十五都三图等庄田亩,系盛鸣皋等户,出粮一两二钱零。均有印契官册可验。现在住居房屋亦系身手自置,身现年六十三岁,祖孙七代居兰,历传清白,安分经纪,邻保可结。原籍歙县并无远近亲丁,身生四子一孙,长、二贸易,三、四业儒,诚恐将来应试往返不便,为此申明:高祖迁居以及父、祖坟墓、庐舍、置产,各年代是否合例,伏乞恩准入籍等情。当经饬查吊验契串,去后,旋据投呈,并该保邻出具切结前来。据此敝县复加查核无异,除照例通详外,拟合移查,为此,合移贵县,烦查来移,希即饬差查明,郑瑞元家是否由其高祖郑佩鸣迁居兰溪,并有无跨考情事。移覆过县,以凭注册,案关通详,望勿有延,须至移者。案申各宪。道光四年四月日礼房唐鸿羽承。正堂乐。”五月十五日,护理浙江巡抚黄某批转这份“入籍”报告,要求布*使司衙门审核此事,并等候闽浙总督批示。六月初四日,金华知府景某接到署布*使司伊某的“宪牌”,六月二十二日,金华府把这“宪牌”转饬给兰溪县知县,“宪牌”要求:“仰县官吏文到立即遵照,取其里邻亲族甘结,该县加具印结各七套,另详送府查核转详,毋得违延”。七月初八日,兰溪县的乐知县呈文给金华府,再次附送印甘结各七套,由金华府转呈各级衙门审批。布*使司衙门接到呈文后,除依例再转呈总督、巡抚备案外,批复:“查郑瑞元呈请入籍,经府郡奉抚宪移咨察院并原籍立案”,同意郑瑞元的入籍呈请。至此,历时近半年的郑瑞元“入籍”程序终于完结,这办事效率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由此看来,一个貌似简单的“入籍”,须由兰溪知县呈文,送到金华府,通过闽浙总督、浙江巡抚、浙江学*及布*使、按察使、分巡道等衙门重重审批备案才能办妥。

清道光四年(),徽州人郑瑞元一家“入籍”为兰溪人。经过兰溪县、金华府的逐级呈报,布*使司衙门对郑绍文“冒籍跨考”案终裁:“伊子绍文等应准其考试,准随场补考可也”。郑绍文如愿以偿在兰溪参加科举生涯中的第一场考试,他有没有考中秀才,进而得中举人无从查考。另据清光绪年间《三乐堂郑氏宗谱》(草谱)记载,郑绍文,名显宗,字绍文,系郑瑞元第三子,但谱内无他的生卒年份,也无科举功名记录。举报他冒籍跨考的廪生诸葛令,是兰溪西乡诸葛村人,在道光十九年()考取岁贡。据清《光绪兰溪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夏四月二十三日,伪侍李世贤令贼*谭星入寇,城陷踞之。五月初四日,贼自寿昌来攻小番岭,奋武*统带王浮龙率兵与团勇击退之。翼日,贼复来攻,陷小番岭,王浮龙阵亡。初九日,贼遂入踞西乡”。事后,兰溪西乡民众将阵亡者葬于离诸葛村不远的小番岭,称“三百人墓”。县志“辛酉、壬戌阵亡殉难绅民”名单中有诸葛令的名字,在考取岁贡的二十二年后,他尽忠于他效力的朝廷。

(今天是7月7日,高考的日子,为了曾经的纪念,特发这一篇旧文以感)

云泉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徽州人入籍兰溪史实以钞本郑三乐堂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