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在东阳,炒一份西山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索粉
TUhjnbcbe - 2020/12/12 13:36:00

东阳美丽商家上头条

第12家

驱车大元为踏青,

途径桃源西山脚,

片片白雪细若丝,

天晴翻晒索粉忙!

三更起,半夜忙,三年只眠两年床!

古老的民谣讲述的是西山脚祖先挑担卖索粉的过往。

在过去,索粉加工好,

三更出发,带上干粮,肩挑索粉,

近至相邻近乡,远至佛堂、西路、东阳、千祥、防*等地,

更远的就要卖到金华、义乌、武义。

沿途叫卖,披星戴月,

风餐露宿,换取钱米。

等到卖光,已是夜幕,方能归,

是名副其实、实实在在的“两头乌”。

在我记忆里,

追溯到很小很小的时候,

村里的老人会在闲暇给我们讲述马坦的事迹,

同样伴我成长的还有索粉。

地地道道的南马人如果没有吃过索粉,

说出来,都是千古奇闻,

这是作为南马人日常饮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说句不中听的话,

我们是吃着南马西山脚的索粉长大的。

西山脚位于南马镇西麓,旁绕南江以西,

深处进去并是饶川、大元等古村落。

进村的村口,立着一个石亭,

旁边还有一个先祖马坦塑像。

之前几次去看过戏,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听老一辈人讲,

这里家家户户都掌握的一门手工制作索粉的古老技艺。

匠心之作,不为如此。

打小,我就随父母去他们所在的工厂寄居,

但每一次回南马,

父母总会带一编织袋的索粉去。

没有隔夜饭的早上,基本上都是下索粉吃,

不仅有汤粉,还有炒粉

下着配菜也着实简单,

霉干菜、咸菜、春笋、青菜、荷包蛋,

千奇百怪,但每一种很搭。

这些懵懂记忆里,

让我明白做人就要和索粉一样丝丝洁白,

即使汤煮油炒都宁折不屈。

每当天放晴,

灿烂的阳光铺洒在一排排索粉笠上,

那些在蓝天下白花花、亮晶晶的粉干,

一溜溜整齐的摊晒在村外空阔的晒麦场上,

或是弃种的原野上,

整整齐齐、尤为壮阔。

*红索粉厂创始人马*红告诉我,

索粉的加工工序很多,

从田里收割稻谷到成米,

从浸泡到磨粉,

早先都是手工研磨成米浆,

然后挤压成团再蒸熟,

这就是从掺糕到蒸馃的过程。

再经历臼舂、制丝、蒸熟、冲洗,

最后在自然的阳光下晒干,

工序繁琐,

甚至有点靠天吃饭的感觉。

每次加工索粉,

总要先听天气预报。

这些都是他曾经历经的故事。

马*红还告诉我,

以前用的都是石磨,

用着是踏堆与风车,等等。

虽然改用一些机械设备,

但还是需要双手去一小捆一小捆的手工包扎。

但只要能将最地道的西山脚索粉文化传下去,

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手作匠人出生的他,

对未来充满希望。

早在年,

全国村官论坛在南马镇花园村召开,

当时接待来宾的菜单里,

就有一道炒索粉,

宾客品尝后赞声连连,

更甚要求每人再来一碗,

一时传为民间佳话。

马*红说到自家的索粉,

三句不离本行,

说着是头头是道。

他说炒索粉不仅是招待亲朋的一道特色,

在几十年前,

也表示主人家的体面与客气。

他甚至透露出炒马坦索粉的诀窍:

炒索粉前,必须先用温水将索粉浸泡,

用手可以试出那种软硬适中的手感,

然后控干水分,

入热锅内快速翻炒,

并在出锅前加入各种调料,

等索粉色呈金黄,

在出锅的一刹那放入香葱,

那是满屋子的香味扑鼻啊!

虽然时代变革,

但老一辈的传统观念里,

逢年过节给晚辈回礼用着最多的就是一袋索粉,

索粉不仅是走亲访友必备礼品,

也是旅居外地的东阳籍人士返乡探亲必购回乡货,

索粉已深深根植在一代代东阳人的骨髓里。

马*红家的索粉白如雪,

但又细若龙须,韧性好,

正中用一根稻草扎着,

极具农家淳朴的特色。

加上久煮不烂的风味,

开水稍微一煮就熟,

除去烧煮,

还能炒粉、拌粉等,

是去往异乡时最好的家乡味,

五斤、十斤包装的,

更是馈赠亲友的绝佳礼品。

▲青菜汤索粉

虽然时代变革,

但老一辈的传统观念里,

逢年过节给晚辈回礼用着最多的就是一袋索粉,

索粉不仅是走亲访友必备礼品,

也是旅居外地的东阳籍人士返乡探亲必购回乡货,

索粉已深深根植在一代代东阳人的骨髓里。

▲西山脚马坦塑像

最后,马*红还说,

他家的索粉不仅销往全国各地,

外贸订单也很多,

就和马坦的故事一样四处流芳,

金华电视台也对他家索粉做过专题报道,

东阳广播、钱江电视台都有播放,

是货真价实靠品质打出来的索粉世家。

▲舌尖上的金华专题报道马*红家索粉

西山脚的索粉,

早已是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

索粉伴随人们的脚步,

不断变迁,

无论脚步迈着多大、走着多远,

在东阳人的脑海里,

只有故乡的味道才根植人心,

就像马坦百折不挠的精神,

更像一根连接母子的脐带,

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另一头,却紧紧牵绊住供给养分的母体故乡。

或许,这就是慰藉乡愁最好的寄托。

马*红·索粉

销售

-

点击长按,识别图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东阳,炒一份西山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