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开平赤坎英雄古镇文化之乡
TUhjnbcbe - 2025/7/22 20:42:00
雷安萍怎么挂号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06/g1vjols.html

英雄古镇

古镇飘来欧陆风,

歌声悠扬乐无穷。

司徒美堂邓一飞,

革命熔炉出双雄。

广东开平司徒氏:始祖宣,宋代建炎间由南雄珠玑里迁至广州市高第街,后来再迁古冈州水东古坑。元至正年间,七世祖新唐复由石坑迁至今开平赤坎镇滘堤洲,是开平司徒氏之始祖。

司徒姓为开平人口大姓,目前在开平超过2万人。

赤坎镇是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和著名战地摄影沙飞的故乡。

赤坎镇以塘底街为界,一分为二,西边的上埠由关族控制,东边的下埠为司徒氏的地盘。民国十四年(年),司徒氏的家族图书馆在下埠江边落成,登楼而望,全镇尽收眼底;不到5年时间,关族的家族图书馆便于上埠堤西河畔崛起,与司徒氏图书馆遥守相望。从此,两个图书馆楼顶的大钟在古镇上空敲响。

中西文化的剧烈碰撞,使开平市赤坎古镇得风气之先,文化名人众多,是著名的文化艺术之乡。

赤坎镇人杰地灵,拥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在近现代史上孕育了一大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者,他们是爱国的旗帜,赤坎人民的英雄。

南楼七壮士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座丰碑

开平的赤坎,有一座很特别的碉楼叫做“南楼”。

这里流传着“南楼七壮士”的英雄事迹。

南楼是开平赤坎一座极其普通的碉楼,它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但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硝烟的熏染,弹痕累累,成了历史的见证。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座丰碑。在日寇肆虐,硝烟弥漫的年代,赤坎司徒氏七位抗日英雄在这里谱写了一曲精忠报国、气吞山河的伟大乐章。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旅美侨领司徒美堂赤坎人

(—),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旅美侨领,致公党创始人。年3月赴美谋生,加入“洪门致公堂”。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总统前,在该堂当法律顾问。年,孙中山赴美活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后,司徒美

堂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国内的革命。为支持抗日,司徒美堂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年,司徒美堂公开声明拥护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年10月1日赴北京天安门城楼参加新开国大典。年,司徒美堂病逝于北京。

革命烈士邓一飞赤坎人

广东开平人,与谢永宽、周天行等成立学生的进步组织“红黑社”。“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中山大学下乡抗日宣传队带领下,发动全校师生示威游行,声援北平爱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年12月14日,在反“扫荡”的战斗中,所在连队被日军重重包围,为掩护战友突围,英勇冲向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扑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赤坎不仅是英雄古镇,同样也是文化之乡。

清朝,开平文进士有4人,赤坎占了3个:

何成波,水口龙塘人,

司徒照,赤坎滘堤洲东溪村人,

司徒煦,赤坎滘堤洲东溪村人

关朝宗,赤坎鸵驮人,

开平武进士共16人,赤坎也有3人,他们是:

司徒骥,赤坎滘堤人,

关朝俊,赤坎鸵驮人,

司徒观,赤坎滘堤人,

开平人最早在朝廷当大官的是司徒照赤坎人

在朝廷官阶最高的人,最早在朝廷当大官的人是开平赤坎滘堤兰溪里司徒照。男,字于临,另字芝邻。

清道光九年(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相当副部长),后升为陕西省巡抚(相当省长)。

开平才子司徒煦(-年),是开平赤坎滘堤洲东溪村人,道光年间殿试中进士,钦点传胪,与翰林司徒照是同胞兄弟。

现代同样拥有大批文化名人,如:

摄影家沙飞(司徒传)、音乐家司徒梦岩、画家司徒乔、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雕塑家司徒杰、飞行家司徒璧如、千面笑匠杨达、胡琴演奏家余其伟等。

赤坎古镇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

在赤坎风情陈列馆中有一幅雕着“三民解放一统功成”的木对联,还有一个写着“世界维新”的雕花门檐。

这幅木对联,是年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时,赤坎乡民表达的庆贺之情。

而这个“世界维新”的雕花门檐,则是年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的戊戌变法,在侨乡得到热烈响应的明证。现在赤坎古镇依然保留不少支持百日维新的痕迹。

唐装衫、古老照相机、金山箱、火水灯、可称重斤的大木秤、与孙中山有关的饼干铁盒、年美国制造的机械收钱机、亚细亚火水箱……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一人一物一故事,见证着古镇赤坎的百年历史。

现在,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往日的实物,去触摸这份属于赤坎古镇独有的历史记忆。

作者/来源:老聂粵文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平赤坎英雄古镇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