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李渔文化周·李渔文化产业论坛在兰溪举行。兰溪市政协副主席陈兴兵、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西安交大文学院副教授魏琛琳、《看电影》主编阿郎,分别围绕李渔文化本土挖掘、李渔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李渔文化与国际交流、李渔主题影视创作作主题演讲,现刊登部分发言摘录,以飨读者。
李渔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
傅谨对兰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兰溪日子有戏有味”口号表示了高度赞同。他说,这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着重要意义,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还包括精神文化的内容,“有戏有味”能成为其中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李渔文化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有戏有味”也是李渔精神最好的体现。
傅谨认为,从李渔文化角度出发,“有戏有味”应该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要赋予其民族色彩,同时还要有地方文化的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鲜明性。
傅谨表示,兰溪作为李渔的故乡,需要打好、打响李渔文化这个品牌,充分理解和解读好李渔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里需要李渔精神,李渔精神也恰恰是需要被弘扬的。他说,以李渔为代表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积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更要看到其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看到李渔文化中的闲适之美、旷达之美。
在傅谨看来,打造李渔文化品牌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李渔的作品是恰到好处的,重新修复和打造李渔的戏剧作品,也能很好地成为“兰溪日子有戏有味”中的重要内容,需要让其重新绽放光芒。
李渔主题影视创作
《看电影》主编阿郎
“近年来,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在过去的十年里,电影产业的进步,对本土电影、对全球影业,都产生了巨大利好,电影已逐渐成为全球影业稳定上升的驱动器。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市场也日益多元化。”阿郎认为,要抓住影视这一宣传的媒介与窗口,对李渔形象进行影视化改编,推动李渔文化产业发展。
阿郎认为,李渔IP有着很大的影视化改编潜力,李渔形象影视化改编必须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在年前,李渔活出了一个现代戏剧人的样子。无论是他的生活旨趣、思想理念、职业追求,还是行为方式,都具有现代人的鲜明特征,这正是李渔文化最具魅力之处。”在阿郎看来,创作李渔影视作品的时,如何体现其现代感、独特性非常重要。
同时,阿郎对兰溪努力把夏李村打造成李渔文化朝圣地、乡村旅游绝胜地,表示高度赞赏。“走进夏李村,仿佛和古人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里作为李渔故里,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话不完的美景,给影视人提供了创作的平台。”
阿郎表示,自己目前正在筹划一部李渔影视作品,希望通过影视精品,挖掘并彰显李渔文化的深层内涵,展现李渔文化魅力。
李渔文化与国际传播
西安交大文学院副教授魏琛琳
演讲中,魏琛琳分享了对“李渔文化与国际传播”的理解和思考。她介绍,李渔不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他很早就引起了西方汉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