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市社科联、市方志办、市文物局、市档案局、市婺文化研究会和金报全媒体中心、金华晚报、浙江新闻客户端、金华之声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化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位于三江之汇的兰溪,自古以来商业繁荣,被列为浙江七大商埠之一。城西的兰江,终年樯帆林立,客商云集,而街市喧腾,肩相摩而踵相接,俨然为东南之一都会。
各帮客籍商人因得兰溪天时、地利、人和,旅居经营者也多致富,为谋联络商谊,保护各籍商帮之自身利益,纷纷捐资兴建同乡会馆,如徽州、江南、宁波、绍兴、江西、福建、台州、义乌、东阳、永康会馆等,会馆数目之多,建筑规模之宏伟,艺术风格之独特,为江南一带府、县所罕见。
同乡会馆或称公所。据文献记载,清康熙四十八年(年),在兰溪经营桂圆荔枝行业的福建帮商人集资在今中山路小学址建建造了天妃宫即福建会馆,这也是兰溪历史上唯一的妈祖庙。乾隆三十一年(年),徽州六邑旅兰客商程士章等建新安会馆(今山江大厦址)、新安阁(城南小学)和新德庵。乾隆五十一年(年),经营纸业的江西商人在今兰江路建万寿宫即江西会馆。在此前后,由于商业繁盛,各帮商人贸易得利,在城区建造馆的有绍兴帮的越郡公所(今兰一中校办厂址)、越郡别墅、越济庵(今中徐市福利院),义乌帮的义乌会馆即稠州公所,东阳帮的
东阳会馆(在今东阳巷),永康帮的永康会馆(今回龙桥),宁波帮的四时公所(黄家码头建国路口),江苏、皖南帮的江南公所(今劳动路老电影院址)等。
义乌会馆
旅兰的各籍商人中,以徽帮、江西帮、宁波帮、福建帮财力最为雄厚,江西帮号称“江右(江西)半天下”,徽帮号称“无徽不成商”,在旅兰商人中,徽商“什居其五”,而孙中山先生则曾称赞宁波帮说:“宁波人对工商业之经营,经验丰富,凡吾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因之其馆所也建得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竞相争雄,而且各有本地的地方特色,如当年的天后宫,即妈祖庙,为闽商会馆,耸立于兰江之畔,飞檐斗拱,十分壮观。
会馆的作用,主要是同业或相关行业为了限制竞争,联络乡谊,保护同行利益,是一个互相互济的机构,有各种奉祀的神祗和共同的公益事业,如清康年间,兰城有17家踹染坊,工匠余人,都是江苏扬中县人,为了维护同乡工人的利益,就曾奋起罢工抗争。绍兴帮中的“铁钉组培土会”的组织,供奉太上老君,也是为了维护同乡工人利益。同时在会馆中还设立义医,为乡人施医给药,不幸病故而又无力扶柩回乡的同乡,则可安葬在会馆设立的义冢。会馆对于同乡子弟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如徽州会馆就在官桥边建了一座“紫阳书院”,飞阁流丹,建筑雄伟,民国时在此开办了新安小学。会馆不仅是同乡互济的组织,而且还是同乡文化娱乐的中心,同时还设有酒肆茶楼,每逢年节神诞或同乡宴客会亲、寿诞喜庆,咸来于此,摆酒设席,观灯看戏,灯烛辉煌,笙歌聒耳,几乎通宵达旦。
由于历经年岁沧桑,兰溪目前尚保存完好的会馆建筑唯有宁波、绍兴、义乌会馆及越济庵等几处,保护好这些会馆,加以开发利用,以联络如今在港、澳及海外声势显赫的宁波籍等商人的感情,招商引资,应是兰溪古城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