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戴汉卫
近年来,兰溪市按照“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原则,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过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深入,垃圾分类减量效果开始体现,今年城区垃圾量实现负增长。
大分流处理资源化利用
“生态化”处置建筑垃圾。兰溪市依托地方水泥生产企业,构建“分类收集、企业清运、集中处理”的建筑垃圾一体化处理系统,把城市建筑垃圾统一运送到资源化企业,处置后作为水泥生产原料,实现建筑垃圾生态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年以来,兰溪累计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万吨,实现变废为宝,得到了熊建平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公益化”处置大件垃圾。年6月,兰溪市率先在全省建成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建立“覆盖式收集、资源化利用、公益性服务”的全产业链处置大件垃圾体系。自建成以来,共收纳大件垃圾件,处置件,市民免费认领物品多件,实现了“变废为宝”。大件垃圾处置中心被评为浙江省垃圾分类宣教点、全国大件垃圾处置示范点,获得中国环卫协会垃圾分类项目银奖。
“市场化”处置危废垃圾。利用红狮水泥窑、自立铜业协同处置危险工业废物、一般工业废物及城市污泥,年处置兰溪及周边地区一般工业废物20万吨、危险工业废物10万吨。
小分类意识提升智能分类走进身边
在兰溪城区铂兰湾小区和东方名都小区,业主们发现多了一台叫做“青庭生态智能回收机”的设备。在智能回收机上投放垃圾,还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可回收垃圾还能换钱。这让小区业主们体验到了“互联网+”的垃圾回收新模式。
“家里的旧衣服、纸板等可回收垃圾,正确投放到相应的回收箱后,智能回收机会自动称重、计算所得价格,并转入我关联的手机账户,非常方便。”家住鸿城铂兰湾的孙女士介绍,即便是其他的不可回收垃圾,比如厨余垃圾,正确投放后,也能获得相应积分,一段时间后,还能用积攒的积分换取礼品。
从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处了解到,按照往年的数据统计,兰溪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都以4%至6%的比例增长,而这两年城区实施垃圾分类以来,生活垃圾产生量实现负增长。今年1—11月份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84吨,较上年减少了1.65%,城区垃圾分类已初显成效。
聚焦常态,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抓“长效”
年9月底,兰溪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成为全省首家实现“市、镇、村”全域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县市。通过改革将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场化运作,实现“管干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化专业公司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做优做强兰溪市垃圾分类工作。
截至目前,兰溪发放居民户分垃圾桶2万余套,小区垃圾分类收集桶余只,已完成个住宅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覆盖率达53%),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全覆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已初步建立。
接下来,兰溪将充分发挥环卫市场化公司的技术和人力优势,提高垃圾分类专业化水平。完善城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提高分类覆盖面,优化城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实现分类收集、分类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