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李胜利朱韬
绿色生态发展,实现“一里一亭长”;移风易俗迁坟,实行“一墓一铁树”;发展绿色经济,打造“十里画廊”来实现乡村振兴……今年,赫山区在15个乡镇街道推进个美丽屋场建设,兰溪镇因为生态、人居环境整治等因素,美丽屋场建设任务有25个,是赫山区重点推进的单位。这个乡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以美丽屋场建设为主抓手,不断拓展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外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民的幸福指数在家门口“升级”。4月7日,记者走进赫山区兰溪镇,实地了解该镇美丽屋场里的“乡村振兴经”。
绿色生态实现“一里一亭长”
来到兰溪河堤,吸引记者眼球的是错落有致的木质长廊,每条长廊的尽头都修建了一座小亭,小亭上面有两块长牌。一块长牌是该亭亭长及亭长管辖的10人名单,另一块长牌是解释亭长制度:“一里一亭长,一亭长辖十人,一人管五十米。”
兰溪镇的美丽屋场建设选址多数在兰溪河边,其中以北岸新村为主。在建设过程中,兰溪镇以“河长制”为基础,对河道治理实行扁平化管理,河堤后续的管护,划分区域设立“亭长”,由党员干部担任,实现“一里一亭长”,主要工作内容是亭台和花草树木维护、道路河流清洁及劝阻丝网电网的使用。同时兰溪镇还实行了农村改水改厕,做好兰溪河整个流域的洁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移风易俗实行“一墓一铁树”
在兰溪河堤边,整齐的小围栏将马路和绿化带分隔开来,草地上栽种着不知名的玫瑰色小花和低矮的树丛,景色十分宜人,河堤坡上的铁树也十分具有特色。记者观察到,每棵铁树上都挂有小木牌,北岸新村村委会副支部书记谭建英解释:“这是我们实行的‘一墓一铁树’制度,每个平坟地点都会栽种一颗铁树并且挂上特制的名牌,清明期间村民还通过在铁树上挂纸灯祭奠祖先、悼念逝者,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与怀念之情。”
河堤边是长久以来沿河居住居民埋设坟墓的地点,为开展美丽屋场建设,北岸新村村委会广泛发动群众,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迁走了村内河堤沿线多座坟,美化了环境,体现了移风易俗的工作成果。“以前我们村‘开门见坟,出门见墓’,任务下达后,党员工作干部率先配合平坟,村委会工作人员入门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兰溪镇党政办负责人曾家旺说。
绿色经济打造“十里画廊”
兰溪镇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十里画廊”的分区规划图,“十里画廊”初步设计沿线共有15个文化串联景观节点。北岸新村村委会副支部书记谭建英十分热情的带领记者来到宋家塘屋场,屋场现场建设规划十分有序。
“这个大坑,我们打算设计成喷泉,再建一个名人文化广场,每个屋场的功能不同分为休闲区、工业区、农业区,最大程度发扬屋场优势。”谭建英向记者介绍,兰溪镇村民们了解美丽屋场建造规划后,也自觉将自家搭建的棚棚架架拆除,用鸡鸭圈养的方式来配合屋场建设工作。
通过在北岸新村积极推进美丽河段“六个一”建设,即一片干净水域、一条休闲步道、一个公共厕所、一个观景平台、一个文化长廊、一个管护亭长,以点扩面,着力打造兰溪河十里画廊生态景观,努力实现了兰溪母亲河的“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与此同时,赫山区兰溪镇的美丽屋场建设,各村还发动党员群众自愿认领公共责任区,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将继续积极吸纳党员、群众骨干参加,进一步推进“六个一”建设,使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美丽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