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游埠镇下孟塘村始建于北宋熙宁至元丰年间,徐氏先祖徐万从金华折桂里迁居兰溪太平乡孟塘村,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下孟塘村是一个书香世家,卜居孟塘之后,不数传就出了进士徐嘉言,历官大理寺评事,又过了五代,到了宋宁宗嘉定十三年的时候,又出了进士徐梦发,历官左藏郎中,在宋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榜科举中,添差初考官,后文天祥访求师谊,奏赠少师。到了明代,有进士徐玭,官至南京刑部主事,祀乡贤。又有中式举人云南陵安府同知徐敏学,举人潼川刺史徐日新,和乡会两魁四川南溪县正堂徐志鼎。
文天祥像名门之后以范继徐
在上海图书馆,收藏着一部纂编于乾隆三十五年的《孟湖徐氏宗谱》,其对孟湖徐氏的源流记载得非常清晰。据《孟湖徐氏宗谱》记载,左藏郎中徐梦发,原配范氏夫人生子禧孙,早世,之后一直没有子嗣,就从娘家范氏过继了哥哥的小儿子范漕为继子,改名为礼孙,行曾四,任信州军前详议,就是谱上记载的曾四详议。后来范氏夫人去世后,左藏徐梦发再娶刘氏,刘氏生一子,社孙,社孙无子,又从哥哥礼孙即前所说的曾四详议范漕的儿子尧仁为子。这样徐梦发派下的子孙都是曾四详议这一支繁衍下来的。
范仲淹纪念馆徐梦发的夫人范氏是南宋理宗朝丞相范锺的堂侄女,这一支范氏是吴门范仲淹之后。北宋熙宁年间,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的第四个儿子范正路,因北宋党籍案影响,无心仕途,游学兰溪,赘居在龙门上竹坞,其后子孙多为贤达,成为兰溪的望族。南宋时期,共有5名进士,其中有绍兴二十一年赵逵榜二甲第一名范嗣蠡,绍兴二十四年张孝祥榜进士范处义,官至殿中侍御史、秘监、太府少卿,兰溪开国男。又有嘉定元年进士大理寺少卿范鎔和丞相范锺以及周坦榜进士知郡范士表。范氏夫人和曾四详议都是范处义的后人。所以,实际上这一支徐氏是范仲淹的后代。
范仲淹像归于和解祖徐报范
《孟湖徐氏宗谱》开卷的第一篇谱序就是吴师道写的一篇序言。吴师道(-),字正传,元代兰溪人,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历官国子助教,以礼部郎中致仕,故又称吴礼部,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等著作传世。
吴师道的序言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元代时期孟湖徐氏后裔,嘉庆堂祖徐希贤,博学好古,不求闻达,文学诗赋,各善其妙,游于吴师道门下,在其纂续家谱时,想要恢复范姓,同族中有反对者,老师吴师道好言相劝一番:缔朱陈,联秦晋,抑必扶济以恩,接遇以礼,凶则相吊,吉则相庆,弗泛以途人视之,斯祖徐、报范,两得之矣。徐希贤听罢,暂时打消了复范的念头,在谱中详列了徐氏宗派,并详细说明了从范氏接续的原委。
范仲淹像第二篇谱序,是明代正德年间章懋写的。章懋(—),字德懋,号闇然翁,世称枫山先生。历史似乎在重复,到了明代,徐氏上族派族人又想恢复范姓。后裔徐愚,字明之,也是一位好古敦厚的族内耆老,受族内众人的请托,想要在修谱的时候恢复范姓,延请了南京国子监祭酒章懋的学生乡先生董遵为其家族续谱,族中又有反对复姓的人,双方相持不下,董遵只好请求老师章枫山先生从中斡旋,此时,从宋理宗朝时期范继徐到明代已经三百多年了,都已经传了十二代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氏大宗祠章懋又是援引古今典故,从范到徐,苦口婆心开导了一番:今范之为徐者,已历三朝,而必欲复范,不亦固乎,若谓天亲不可弃,而志文正忠宣之志,业文正忠宣之业,虽不祖范,亦祖范也;于范缓急相助,有无相通、吉凶庆吊,燕飨会集,虽不族范,亦族范也。董子听了恩师枫山先生的话,高兴得拿出徐氏旧谱吴师道的序言给枫山先生看:先正礼部吴公曾言之矣。不禁感叹:历几百年,两大文豪,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下孟塘乡会联捷徐氏宗祠通过枫山先生章懋的悉心开导,徐愚也在先生的建议下:分枝别派,循流溯源,汇为成书。此后,孟湖徐氏复姓的念头逐渐消减,虽然后世还有人提起,但已经慢慢在转变了。在清以后的修谱中,孟湖徐氏上下宅也开始统一了字辈,上下族徐氏也开始一起共同修谱了。
孟湖徐氏大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