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村位于兰溪市兰江街道西北部,建村已有多年的历史,全村共户,人。曾荣获金华市“村庄整治示范村”、省级“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等称号。姚村素称“瀫西巨族,素封之家”,所以古建筑特别多。
据统计,姚村现存始建于明、清两代的祠堂、大厅等26座,明清时代所建住宅55座。年被兰溪市人民*府命名为“清代建筑群”文保单位。
年被建设部、财*部命名为中国传统村。姚村崇尚公德,乐于公益之人历代辈出,既造福了乡里,又凝聚了氏族,今天,传承着古老文明的姚村依然是市民感受古村文化,共享新村文明,寻找精神家园的绝佳去处。
游埠,位于兰溪市西南部的千年古埠,历来是浙赣闽皖交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埠重镇。游埠古镇,也因此与桐乡乌镇、湖州南浔、义乌佛堂并称“浙江四大千年古镇”。
据考证,早在唐初时,游埠就建有码头,作为重要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素有“钱江上游第一埠”的美誉。到明清时代,镇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衢江下游繁华兴盛的重要商埠。
游埠镇区域交通便捷,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口,并与国道相连接,辖区总面积65.3平方公里。下辖48个行*村,2个社区,镇域人口4.1万人。年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年被批准为省级中心镇,年被列入国家计委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年被国家六部委列入国家重点镇,年再次入选全国重点镇,并获批入选全国“宜居小镇示范”和省级生态镇。
上包村起源于宋元佑年间,拥有九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包氏是包拯的后裔。按包氏宗谱记载,包姓有上下族之分,上包村属上族,所以叫上包。上包村区域面积0.平方公里,耕地亩,山地亩,水面17亩,一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户,人。整个村落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绿树成荫,是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同时也是浙江省廉*文化示范村,因此以绿色文化和廉*文化为特色。
上包村因为继承先祖的优秀品质,以人在仕途廉为美为特色。在接下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精神主题,建设了清风亭,包氏宗祠,琴池,廉音廊,文化展示长廊,文化礼堂等建筑,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对上包村的凝聚力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包氏宗祠内部设立廉*文化展示区域。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的是上包村悠久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了上包村的古建筑和先祖廉*爱民的言行故事,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上包村的绿色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就是物品陈列处,有玉圭(gui)、王琮(cong)、铜镜,也有上包村以前的一些生活用具,等等。上包村的廉*文化内容丰富而且极具特色,为官清廉的先祖也特别多,像包拯、包德怀,还有一门三进士包克、包安、包敏。在大跃进时期就有比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廉*承诺制度。
长乐村位于兰溪市西部,紧邻诸葛八卦村,与建德市、龙游县交界,国道、省道从村旁经过,有“一家饭熟三县香”之称。全村面积3.03平方公里,户,余人口。
长乐村是宋元理学家金履祥后裔居住地,是我国第一个以整体村落为单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遗存着座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古民居、古牌坊,完整地保护着古驿道、古石板路,每一座建筑都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浓郁的江南特色。
村中的望云楼、金大宗祠、象贤厅等均为江南古建筑之精品,其中望云楼,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整幢楼雕梁画柱,高浮雕牡丹云彩图案,精致逼真,非常华丽,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原组长罗哲文称之为“江南黄金屋”、“一楼值千村”,“一墙积三代”。穿梭于长乐的古建筑群中,仿佛领略一幅宏大的元、明、清及民国各个时期*治、经济、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画卷。
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距兰溪市区20公里,西北与建德交界,属半山区,千里岗山脉,左右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东为东山,西面为伏虎山,南面为大片良田,北边为芝堰水库,流水沟渠贯穿整个村落。芝堰,旧名芝溪、芝水,因溪涧山峦多有灵芝生长,故名。发源于建德马目溪,汇流入甘溪。古时此间曾筑有小堰以灌田,芝堰村因此而得名。
芝堰村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宋孝宗时期),到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为古时金华、兰溪、寿昌、严州(今建德)诸府县之间的交通要道,过往商旅众多,商贸繁盛。据《芝溪陈氏家谱》记载,宋高宗南渡,有一姓陈名大经的睦州郡守杖策选胜,留次子陈滴迁居此处,乃营建村落。所以芝堰建村有多年历史。明早、中期建孝思堂、衍德堂,使芝堰村初具规模。明嘉靖年间《陈氏大成谱》编制完成。明代中、后期又增建世德堂、济美堂、承显堂、怀德堂及大量民居和部分商店、客栈。清代继续增建善述堂、成志堂、光远堂、重修了光裕堂。民国初年重建承显堂。
浙江省兰溪市,建县多年,古商埠文化甚为繁荣,自古有着有“小小兰溪赛苏杭”的美誉,民国时期更有着“小上海”的美誉。在兰溪,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南门头”的地方,相当于古代兰溪的CBD,承载着兰溪最为深厚的历史记忆。
古商业步行街,位于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天福山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块。浙江省兰溪市,建县多年,古商埠文化甚为繁荣,自古有着有“小小兰溪赛苏杭”的美誉,民国时期更有着“小上海”的美誉。现如今的兰溪市古商业步行街,已然成为兰溪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之一。步行街全长余米,沿街业态以古玩、字画、地方小吃为主。
告天台,又名“望衢亭”,位于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天福山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块。为明嘉靖末年()由赵氏后裔纪念祖先而建。赵抃,衢州人,北宋景佑间宫殿中侍御史,清正刚直,人称“铁面御史”。抃每日所作之事,夜间必衣冠焚香告天,故名告天台。现存为民国九年(年)重修,是市级廉*文化教育基地。
兰江古码头,位于兰溪市老城区兰江沿岸。据光绪28年(公元年)刊印的《西门码头号簿》记载,清康熙年间兰江边有东门、南门、西门三个码头,北门码头附在西门码头名下。后来增加塔下码头、水门码头、朱家码头,新增加的三个码头被称为大码头,而原来的东门、南门、西门三个码头则称为小码头。各码头设有“埠夫”,即码头上装卸货物的搬运工人,“夫埠夫之设,凡城市生意聚会之处,莫不有焉”。小码头以挑运柴木为大宗货物,故又称“柴码头”。
毕家行*村位于兰城西郊,距市区四公里,属富春江库区,美丽清纯的兰江紧靠村南边,西部低山群叠,地形呈竹叶形,好似一叶舶舟靠在江边。
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聪明机智的毕矮,就出生在本村,其诙谐幽默、脍炙人口的毕矮故事流传至今,他的形象已经成为兰溪劳动人民智慧的化身。
毕家村现有人口人,土地亩,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由毕家自然村、童家埠自然村组成。年启动了村庄整治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村中余年历史的古建筑—毕氏家庙进行了修缮,将废弃的前山头小学改造成居家养老中心,同时,在上级*委*府的指导支持下,村两委团结拼搏,于年新落成了文化礼堂。
女埠是具有1余年历史文化的江南水乡古镇,古名“女儿浦”,民国初泛称女埠,女埠是古代水运发达时的重要商埠,明设巡检司,盐公堂,有“为四达之逵,当水陆之会,南旅所集,百货所聚”之称。
古镇有一条古街,全长1米,核心区域面积22.9公顷,临江而建,南北共通,水运码头6个,街面宽度3-4米,分上街,下街,沿兰江平行而蜿蜒绵长,路面中青石板,地下为排水排污通道,两边鹅卵石铺就,万年老字号商铺百余家,多为两层木结构,木排门,前店后作坊,巷弄14条,临江左右而设,呈“非”字型。
古街布局具有堪舆学特色,上街设有“五龙庙”,中街设有“大公殿”,临江设有“水神殿”,下街设有“真教寺”。其寓意为御风暴,镇水患,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焦石村,古名盛家园,村东有焦石山,临兰江,峙华山,孤峰突兀,后绕长湖,山岩呈赤色,村以山名。
焦石村是明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邵玘,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杭州中心市委书记,中共兰溪县委书记邵浦慈的故里。是当年兰溪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中共地下交通站。
村庄山腰有清代广济庵,高宗弘历曾登山游寺,留有《赤鹤峰》诗一首。山下离村庄数十步,有平坦圩地,古为义渡址,今为渡口。村口有孝子牌坊一座,清乾隆九年()建。高厘米,宽米,选型美观,工艺精致。牌坊后面30米处,建有“邵氏宗庙”,初建宋末,明万历年二度重修,民国7年至17年间三次重修。
兰溪市委副书记范冬岩在餐叙会上致辞。他从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产业特色、乡村古韵等方面,向网媒记者们介绍了兰溪的发展,并希望,大家能把兰溪最美的乡村、最浓的乡愁看在眼中、品入心里,用生花妙笔、精彩镜头,大力宣传兰溪、推广兰溪。
省记协副主席冯卫民致辞
餐叙会上,冯卫民在致辞时希望,通过全国知名网媒聚焦兰溪的绿水青山、美丽乡村、人文故里,让兰溪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更多的
兰溪新闻整理报道
编辑:王盼盼林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