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册”“鳞册”等,是南宋以来官府为确认地权和征收赋税而攒造的土地簿册,内载字号、四至、亩分、等级、坐落土名、地块简图以及业主(业户)、居住地等信息,因所绘地块图形排列状若鱼鳞而得名。鱼鳞图册自南宋创制以来,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前后共余年,且在明清时期一度成为一项基本的国家制度。对于明清时期的鱼鳞图册,美籍华人著名史学家何炳棣曾说:“在第十四世纪末年,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赵冈则认为:“我认为明清时代的鱼鳞图册是人类历史上(在计算机时代来临以前)政府地籍管理最周详细致的档案记录,中国以外任何国家都找不到类似的史料。”
兰溪县城二坊鱼鳞图册记载的“县府”所在地鱼鳞图册攒造始于婺州(今浙江金华),自宋到明,浙江一直为全国鱼鳞图册攒造的样板地,而同治兰溪鱼鳞图册又成为当时浙江省鱼鳞图册攒造的样本。无论是从历史底蕴还是作为浙江省样本的角度,同治兰溪鱼鳞图册皆具有典型的样本价值。兰溪市档案馆所藏同治兰溪鱼鳞图册,作为清代鱼鳞图册编纂的样板,原本共留存册,不仅是遗存至今的以县为单位最完整、最系统的鱼鳞图册,而且还是被官方使用过的鱼鳞图册,保留了大量的印章、贴条、批注,这为鱼鳞图册制度的研究提供极佳的样本,也为国家构建地方秩序以及地权、赋役、水利、宗族、基层组织、地方治理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且可靠的新史料,是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治兰溪县八坊鱼鳞图册11月15日,地方档案文献整理的标志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兰溪鱼鳞图册合集》新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由胡铁球、李义敏、张涌泉主编,以清同治兰溪鱼鳞图册为主体,又广泛搜集散落在其他公私机构及个人手中的兰溪鱼鳞图册,总计册,20余万页,历时近九年,精心整理编纂,汇编成巨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出版的以县为单位的完整的鱼鳞图册,也是我国地方档案文献整理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全册)书影张涌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认为,同治兰溪鱼鳞图册是兰溪人民献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作为主编之一,他详细介绍了《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的整理方法和编纂过程:课题组首先全面普查官方机构和民间散藏的兰溪鱼鳞图册,吸收当今古籍修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抢救性修复;随后对其高清彩色扫描;然后复原最初的编造系统,重新编目;进而明确所属地、版本、字号等基本要素,对各册准确拟题;在此基础上分层断代,理清同治原本与其后修补的光绪、民国不同时期的册籍系统,撰写翔实的叙录;并精确识别文本中的信息,编纂鱼鳞图册索引;最后依序编排,整合为册,影印汇刊。本书通过全面普查、科学修复、高清扫描、系统编目、正确定名、分层断代、撰写叙录、精准释文、编纂索引、影印汇刊等10个环节,构建了鱼鳞图册修复、数字化、整理、影印、研究的完整工作链条和严密学术规范,纠正以往同类文献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界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经验,建立起明清地方档案文献整理的新范式。
民国掌册员郑霞仙补造的续西民字鱼鳞图册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从史料、视角等方面对《兰溪鱼鳞图册合集》进行了评述,充分肯定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在致辞中指出,《兰溪鱼鳞图册合集》不仅具有历史信息的丰富厚重性、图像资料的全面系统性、图像质量的高清保真性,为我们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创新研究范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的整理出版,不仅改变了鱼鳞图册利用困难、缺乏深度整理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大大丰富了对国家、特别是对江南地区经济、社会、历史、人文研究的史料补充,生动展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重现了江南文化的绚丽光彩,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化效应和现实意义。
仲伟民(清华大学)认为,历史研究的推进要靠新史料的发现、新观点的阐发。新史料对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甲骨文、敦煌文书、简帛文献、鱼鳞图册都是非常重要的材料。鱼鳞图册之前被归类于契约文书且比较零散,因此,《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的整理出版,在中国学术史、出版史上都具里程碑式的意义。
栾成显(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该书在编辑过程中的定名、断代、叙录与释文等项,既是对鱼鳞图册文书档案的一种整理,同时也是对鱼鳞图册文书档案的一种研究,如通过详细的分层断代,理清了各鱼鳞字号的编造时间,并撰写了有关叙录,是对鱼鳞图册文书档案的最基础性研究,为该鱼鳞图册的进一步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此外,《兰溪鱼鳞图册合集》所刊布的资料是属于一个县范围的,这种达到整个县域范围的鱼鳞图册资料,十分难得。目前这种遗存只有徽州休宁县鱼鳞图册和兰溪鱼鳞册是这样的,而兰溪县域鱼鳞册的遗存,更为系统,更为完整,极为珍贵。其为县域范围的土地资料统计分析,特别是在土地占有与产权结构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可能,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这种研究,对完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研究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刘志伟(中山大学)指出,关于鱼鳞图册,必须放在中国王朝时期的国家形态和管理体制下去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方式,以人口、土地、税收为主要架构来布局。在非常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家的税收主要是通过户籍系统来获取的。户籍从宋代开始出现,到明代逐渐在国家治理中独立使用,并且成为最终的一个赋税依据。这样的转变过程,反映的是王朝国家的国家形态以及国家制度的发展。新的国家形态和传统的国家形态有什么不同?有了《兰溪鱼鳞图册合集》,我们可以逐渐深入,展开研究。由此,我们也可以建立起一个关于中国历代王朝的户籍、土地和赋税制度演变的重要数据库。
赵世瑜(北京大学)联想到,义役田的做法也是南宋绍兴年间在金华地区开始出现、并且由范成大在松阳推行,进而在更大的区域内推广的。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开始的这两项制度,是不是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或许不是偶然的。义役田制度是在金衢山区的民间创造出来的,鱼鳞图册等地籍册虽然是官府做的,但同样也是在这一地区开始使用的,两宋之际这里是怎样一个地方?那时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百姓的生活遇到了什么问题?赵世瑜指出,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区域历史,把制度的创设放回到特定的区域情境中去加以理解。
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认为,透过《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可以看到乡村的土地市场,其制度、系统、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等,从地域层面上升到时代层面,从下到上打开了局面,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传统社会的性质的理解。
郑振满(厦门大学)指出,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秘密”其实隐藏在鱼鳞图册中,批注、夹条、印章等反映了地方社会与政府的博弈过程,让我们可以体会国家跟社会是怎样互动的。其次,他也希望通过整理鱼鳞图册的方式训练、培养一批能够做古籍整理的学生,并将其作为一个学科建设。此外,郑振满期待兰溪鱼鳞图册能够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数据库,更好地为学者所用。
梁继红(中国人民大学)指出,《兰溪鱼鳞图册合集》以序言和叙录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考证同治、光绪以至民国,兰溪鱼鳞图册攒造、修补或重编情况,指出其来源和形式特征,特别是详细地揭示鱼鳞图册文本结构、版面格式、各著录要素构成及其内涵,还有“贴条”“批注“等信息。这些关于文书的形式考证成果,从静态文本中呈现出文本的动态演化过程,为鱼鳞图册内容解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体上,针对鱼鳞图册这一中国特有的册籍文书,《兰溪鱼鳞图册合集》为兰溪县为鱼鳞图册具体产生、使用和保藏的情境,贡献出系统化的实证研究成果,提供了可类比参照的研究框架。
刘进宝(浙江大学)指出,鱼鳞图册是未经后人加工改造的原始档案,如果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将鱼鳞图册与简牍、吐鲁番文书、敦煌文书、西夏文书、徽州文书相结合,从而构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发展、演变的脉络。在官方的《二十四史》以外,还有一种民间历史的主线也就串起来了。这点也体现了《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