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三农研究”并
一、引言
在经济学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农产品市场看作是最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因为传统农产品市场上,生产者(农户)和消费者众多;绝大多数农产品的鲜活、同质性较强;初级农产品的易辨识性强;农产品的交易频率较工业产品与服务性商品要高。结论是,传统农产品市场上信息不仅完备而且对称。但是,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竞争现象;另一方面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农产品的复杂性、异质性和选择性增强,农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越来越明显、突出。针对信息不对称,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乔治·阿克劳夫(GeorgeAkerlof)在年发展了著名的“柠檬市场”理论来说明其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他的基于“旧车市场”的分析,被大量应用于对工业品市场、金融市场、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与劳动力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问题的研究。罗必良教授()曾将其引入对传统农业生产组织——人民公社的制度缺陷分析,而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的“柠檬问题”一直未受到重视,这显然不利于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本文尝试用“柠檬市场”模型对此加以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二、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的“柠檬问题”分析
“柠檬”(lemon)一词来源于美国对次货或二手货的经验称呼,它由乔治·阿克劳夫引入信息经济学对次品市场进行分析,并得出著名的“柠檬市场”原则。它是指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价格比买方具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的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并出现“劣车驱好车、劣币驱良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过度竞争市场中买卖双方对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的结果。
(一)过度竞争的农产品市场分析
所谓过度竞争,是指由于竞争过程内生或外部因素的作用,某一产业中的企业数目过多、产业过度供给和过度生产能力现象严重,产业内的企业为维持生存,不得不竭尽一切竞争手段将产品价格降低到接近或低于平均成本的水平,使整个产业中的企业和劳动力等潜在可流动性资源陷于只能获得远低于社会的平均回报和工资水平的窘境而又不能顺利从该产业退出的非均衡的状况。我国农产品市场中存在过度竞争的原因是:(1)农业产业的非集中程度高。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形成了主要以2亿多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尽管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催生了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但其规模实力仍然较低,且契约的不完全性也导致了这些组织的运作效率较为低下,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农业产业内部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至今仍未有根本改变。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大量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经营难于取得规模经济收益而使利润很低或陷于亏损状态。(2)农业产业的退出成本高。这主要源于农业生产经营的资产专用性强。一种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往往需要与特定的光、温、水、气、土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相容,这种相容性导致了农业生产经营中地理区位资产的专用性;农用地经长期耕种经营具有从事相应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适应性,转作它用需要一个较长时期且成本高昂,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也需要特定的机械设备,这形成了农用物理资产的专用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由于长期生产经营农产品或者某一种农产品,已经形成了有关农产品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专门化知识,而这种知识并不能完全用于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上,一旦他离开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业,他的自身价值就会下降,不仅如此,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整体素质较为低下,前者引起、后者强化了农业生产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这些资产的专用性表明,当农产品市场不景气,农业生产经营者低利或亏损时,难以转而经营其它行业与商品。(3)农业产业中的经济规制现象严重。尽管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在加快,然而农业领域内的生产要素流动性低,土地这一基本农用生产资料仍受产权制度的约束无法实现有效的流转,传统户籍制度也阻碍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既非计划指令型,又非完全的市场经营型,即计划缺乏市场需求为依据,市场经营又受计划的约束。农户常常需要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布置的种植和饲养计划,甚至要求完成规定种植的种类与品种,无法独立进行生产经营决策;不仅如此,随着农业市场化的进程,农产品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如何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各级*府试图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予以解决,但这一过程中,*府“拉郎配”的问题严重、行*“一刀切”的干预过多,这导致了农产品市场“要么大起,要么大落”,尤其出现“大落”时,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之间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之下必然行使机会主义行为,相互压级压价。(4)农产品的鲜活性、替代性强。我国绝大多数大宗农产品仍为初级鲜活产品,不易长久储存、长途运输;各种农产品之间又都具有很高的替代性。这些,都导致了农产品市场中生产经营者之间的过度竞争行为。
(二)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问题”
过度竞争的农产品市场中,当农产品商品质量存在不确定性与差异性而形成买卖双方对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柠檬问题”。根据纳尔逊的研究,市场中的商品可分为搜寻型商品(可鉴别型商品)与经验型商品。按其定义,如果人们在选购前或购买时可通过检验或观察而获得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就叫搜寻型商品,而纯粹经验型商品只有通过人们使用后才可度量出其品质。农业生产的生物学特性强,受生物有机体特别是个体自身生长发育繁殖规律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产品所富含的水分、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时而丰富、时而缺乏,产品质量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与差异性,只有经消费者亲口品尝才能较为准确判断其营养、风味、质地、口感等质量特点,因此,农产品属较为典型的经验型商品。特别是与传统初级农产品的易辨识性相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保鲜、包装等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其色、香、味、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且日益复杂多变,从而经验型商品的特性增强,这在肉、奶、蛋、水果、蔬菜的加工制成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经验型商品的概念揭示,当市场上的农产品以不同质量交换时,买卖双方都将以同样方式按照产品质量将其进行分类,但是,只有农产品的卖方能够观察到他们所售出的每个单位产品的质量,而买主在购买前最多只能观察到产品质量的分布,也就是说,买方在购买农产品前并不能确切了解每个单位产品的具体质量,最多只能够了解这类农产品质量的平均分布。在没有其它方式使买方确定每个单位产品具体质量的情况下,低质量的农产品往往将伴随着优质农产品同时销售。从买方市场看,在这样的市场中进行选择是不利的。当卖主对出售低质量农产品进行决策时,将对买主有关平均质量的认识产生影响,因为,最有可能出售的总是卖主最想放弃的产品,而在这种最想放弃的行为中,往往包含卖主最想传递给买主的有关产品的质量信息(其中包含虚假的质量信息),从而使高质量产品的卖主受到损害而逐步退出市场,最终形成“柠檬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的恶性循环。我们假定有两种农产品——高质量的农产品A与低质量的农产品B。再假定卖方与买方都知道哪一种农产品是高质量的,哪一种是低质量的。这样就会像图1和2所显示的那样有两个市场。在图1中,
SH为高质量农产品A的供给曲线,DH为其需求曲线。同样,图2中的SL和DL分别是低质量农产品B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注意SH高于SL,这是因为高质量的农产品的卖主更不愿意与其产品分离,从而必须得到更高的价格才愿意这样做。同样,DH高于DL,这是因为农产品的购买方愿意为得到高质量的农产品支付更多的货币。如图所示,高质量的农产品A市场价为10元,低质量的农产品B的市场价为5元,每种农产品出售的数量为50吨。在实际的生活中,农产品的卖主对其质量要比买主拥有更多的信息。当卖主知道而买主不知道时,情形将会如何呢?起初,买主可能会想,他们买的农产品是高质量的可能性为50%。理由是,如果买卖双方都知道质量,每种农产品都会出售50吨。因此,在购买时,买主会把所有的农产品都看作是“中等”质量的。在图中,对中等质量农产品的需求用DM表示,它低于DH但高于DL。现在,将有较少的高质量的农产品(25吨)和较多的低质量农产品(75吨)售出。当消费者开始明白,大多数售出的农产品,如约为34都是低质量时,他们的需求转移了。如图所示,新的需求曲线可能是DLM,它意味着,平均而言,农产品是中低质量的。结果,需求曲线进一步向左移动,使农产品的供给进一步转向低质量。这一移动会持续下去,直到低质量的农产品会全部卖完。在这一点上,市场价格太低而不能使任何高质量的农产品进行市场出售,因此消费者正确地假定,他们所购买的任何农产品都是低质量的,而需求曲线就将是DL。尽管这是一种极端市场行为,但市场中确实会出现高质量的农产品比例比消费者在购买前就知道质量的情形要少。可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低质量的农产品将高质量的农产品逐出市场。
三、解决思路
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说明了,不对称信息导致了市场失灵。在一个市场完全运转的理想世界里,消费者将能够在低质量的农产品与高质量的农产品之间进行选择。有些消费者会选择低质量的农产品,而另一些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的农产品支付较多的货币。然而,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前不易确定一种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农产品的价格下降,高质量的农产品被逐出市场。如前所述,由于农产品与一般商品的不同,即其固有的鲜活易腐、不耐储运的特点,当面临“柠檬问题”时,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恶性竞争更为突出,其利益损失也更加严重。解决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既有赖于变过度竞争为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有赖于强化农产品市场中的“正的”信号显示以消除农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
(一)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环境
变农产品市场上的过度竞争为有效竞争,其关键在于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依靠单家独户的农民闯市场,既无法保证其在市场竞争中平等主体地位的获得,又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发育和完善规模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从而减少农业产业领域中分散过多的经营主体局面,以此扩大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壁垒。从各地已有实践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主要为“公司+农户”,具体又有“订单农业”、“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三种形式。“订单农业”中,农民的谈判地位低下,资本仍然支配劳动,合同的制定不够完备,技术监督及质量检测措施不到位,行*干预过多,从而造成了履约率较为低下;“反租倒包”中,农民获得的是固定租金,当公司所经营的农产品市场看好时,农民无法分享应得剩余,而当市场萎缩时,公司又不能确保租金的支付,农民仍处于不利地位;“股份合作”解决了农产品市场波动给农民造成的分享问题,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困难阻碍着这一形式的广泛推行。我们认为,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三种形式都有其各自的适宜性,但是,要保证这些形式的有效运行:一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各种联结应当是双方从彼此合作中都能得到剩余的产物,而非*府强制的结果,*府的职能主要是为“公司+农户”经营组织的发育与完善提供市场体系、法律、信息、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各种经营组织要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真正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减少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三是要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建立起诚信的社会资本以维系双方的契约关系。四是要以《土地承包法》的形式明确承包制长期不变,在这一前提下,允许土地使用权交换、转让与入股,从而彻底消除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障碍;同时要进一步加速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使农业劳动力有效流转。五是要鼓励城市工商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农业参与农产品生产经营。这些是形成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经济壁垒的重要举措。同时,要通过品种、区域、生产方式、服务形式等不同途径形成农产品的差异化壁垒。此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和土地、劳动力的自由流转也是降低农业产业领域退出壁垒的有效途径。这些,都是降低农产品市场过度竞争态势的重要举措。
(二)强化农产品市场“正的”信号显示
强化农产品市场“正的”信号显示,主要在于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品牌,简言之,是市场上消费者区分不同产品的标志。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在传统初级产品质量信息易辨识的情况下,品牌无关紧要。然而,一旦进入买方市场环境,并且当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复杂程度提高时,品牌就成为识别企业及其产品的重要标志。经由品牌战略所形成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一般为有营养、口感好、安全卫生、美观大方的农产品。在形成高质量农产品的过程中,企业通常都进行了高成本的投入。要保证投入的回报,高质量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往往需要强化自身的信号显示,以区别于低质量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高质量农产品“正的”市场信号显示的方式主要有:第一,商标策略。注册商标具有区分商品的基本功能,我国传统农产品一般无注册商标,最多只标明产地而已,使得优质农产品与一般甚至是劣质农产品混杂,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产品价格、品质的无形资产价值大大受损,高质量农产品市场得不到拓展,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因此,注册商标有利于向消费者发出农产品质量“正的”市场信息,使其与低劣“柠檬”农产品相区别。我国传统优质农产品具有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选择商标时要充分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对于科技含量高的现代优质农产品,应在商标中凸现出其高科技特征,以树立农产品的新形象。第二,广告促销策略。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选择已知品牌的倾向性必然会大于无品牌产品,且一经食用,发现确实不错时,就会产生对该品牌的信任与依赖感,成为该品牌的忠诚顾客。因而,要破除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树立“酒香也怕巷子深,酒好也要常吆喝”的现代广告促销观,借助多种现代营销策划手段与媒体,使优质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消费者的选择。第三,标准化策略。美国经济学家平狄克(RobertS.Pindyck)曾说:“有时候,一项生意要做出声誉是不可能的。例如,大多数公路旁餐车式饭店或汽车旅馆的消费者只是在旅行时去一次或几次,因此他们就没有机会做出声誉来。那么,这些饭店和旅馆如何对付`柠檬问题呢?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标准化,在你的家乡,你可能不愿意经常到麦当劳去吃饭。但是当你在公路上行驶并想停下来吃午餐时,麦当劳看上去就更有吸引力。原因就在于麦当劳提供了一种标准化产品”。对于我国而言,农产品标准化工作极为滞后,这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效率。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农产品营养品质、体积重量、等级规格、卫生安全等标准化工作使有关农产品质量的信息明确化、具体化,以降低消费者搜索高质量农产品的成本,并制止过度竞争所致的假冒伪劣盛行。第四,培育各种农产品市场交易中介组织策略。尽管他们本身并非农产品质量信号,但他们能够使市场信号得到强化和具体化。他们的长期经营会使其获得鉴定与识别各种农产品质量的专业知识以及守法经营的商誉,从而有助于改善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农产品交易市场,如批发市场(销地尤其是产地批发市场)的建立并实行企业化管理;农民自身合作营销协会的组建与有效运行;等等。这些,是农产品市场交易中介组织建设的重要路径。
《当代经济研究》年第8期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