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华11次跻身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背后的闪光 [复制链接]

1#

-11-:34

金华日报

个人有个幸福梦想,这些幸福梦想有着共同的底色和基石——安居乐业。水也好、吃也好、住也好,城市环境也好,不少外出过的金华人比来比去,结论是“最美在金华”。这固然有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但金华特别养人,是一个宜居之地,一致公认。

年12月底,一条来自香港的好消息传遍大街小巷,金华从全国近个城市中脱颖而出,首次登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单,名列第九,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实至名归!”时任市建设局局长夏康得知消息有些感慨,市委、市*府多年前提出要把金华建设成为21世纪宜人居住的山水生态城市,名列十佳宜居城市是对金华所付出努力的最好褒奖。

时光荏苒,从那以后上榜城市如走马灯年年变,唯独金华是出镜率最高的常客。年金华名列第四,累计已11次荣登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是全国上榜次数最多的城市。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金华正以其包容性强,创业氛围浓厚,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幸福指数高,成为年轻人的向往之地、活力之都、幸福之城。

居者优其屋走在全国前列

“我大半辈子住在低矮破旧的老房子里,边上就是牛栏猪圈,没想到70岁了,农民变成市民,还能住进这么漂亮的高楼洋房,与城里很多高档居民小区一样气派,真是享福啊!”宋老伯乐得合不拢嘴。

宋老伯是金华市区金都美地首批入住的城中村改造安置户,年在新居里过了第一个春节。“还不是托*和*府的福。”谈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拿到钥匙那一刻还不敢相信,安置房会这么高大上,每天坐着电梯上上下下,还有绿城物业上门服务,小区对面就是万达商业中心。”他说,除了住的这套房子,手里还有两套房子出租,加上夫妻俩的养老金,每月有上万元收入。

宋老伯家的变化是金华人居住条件巨变的一个缩影。原市房管局局长张同玉,退休后又担任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多年,与房子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他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解决住房是“等、靠、要”,等着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当时,全市直管公房面积也就40万平方米左右,而且大多是低矮破旧的老房子。即使是新盖的房子,在今天看来也只能算是筒子楼,要么没有厨房、卫生间,要么就是几户人家共用一个。

上世纪80年代初,市里在水门巷一带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建造了带独立卫生间的套房,面积最大50平方米左右,最小的只有30平方米,在当时的金华算是“豪宅”了。20多年前建的江滨小区现在看来已成老旧小区,在市建设局副局长徐春来印象中,当年也曾是风光无限的高大上小区,“小区中心有一个大的花园广场,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年市区成立首批3家全民所有制房产公司,迈出了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第一步。位于双龙大桥南端东侧有13幢年盖的老房子,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全市第一个商品住宅小区——零号小区。“因为是第一家,所以命名零号小区,每平方米均价.4元,也没啥利润,收支基本平衡。”当年的开发建设者回忆。

年,以“告别福利分房,实行货币化分房”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房改拉开大幕。金华的千家万户由此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套自有住房。加上年大规模旧城改造启动,拆旧建新,金华人的居住条件迅速改善。

“当年安居工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府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安居小区,允许单位以集资建房形式为职工盖房子,加上银行和公积金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快速发展,老百姓盼了多年的住房梦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张同玉说。

从第一代使用公厕的筒子楼,到江滨小区、南苑小区等拥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的套房;从保集半岛、南国名城、香格里花园等花园式精品小区,再到欧景名城、海棠花园等人车分流的高端小区,四十年弹指一挥,在*府实施康居工程、精品小区等战略的推动下,金华的居民住宅已跨越了整整四代。

年10月,市建设部门曾做过一个调查,市区住宅自有化率达到92.8%,其中59.2%属于购买商品房,18.6%购买房改房,金华的人均住房面积已多年稳居全省前茅。据说,当时有27.8%的家庭已经拥有两处及以上住宅,住排屋、别墅也已不是稀罕事。这样的数据让调查者很是吃惊。15年前,很多城市还在为“居者有其屋”努力,金华已经在向“居者优其屋”进发。

尤其是近10年来,全石材干挂、花园式洋房、酒店式入户大堂、室内泳池、智慧小区等新概念、新配套层出不穷,而今又将迎来绿色全装修成品住宅时代。伴随着住宅品质的不断提升,许多金华人通过二次购房,实现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

去年初一项调查显示,金华市区平均每个家庭已拥有1.5套以上住宅。在我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中,人均居住面积的标准值是26平方米,而金华超出一倍多。不仅在浙江,即便放眼全国,金华人的居住水平也是超前的。

择一城托付走在全省前列

走出大学校园,哪些城市是年轻人眼中的活力之城、是值得他们托付一生的魅力之城?

据QQ大数据每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年轻指数,年金华与贵阳并列第二,仅次于深圳;年金华居第九,名次虽有波动,但依然排在杭州之前,居全省各地市首位。是什么让年轻人对金华青睐有加?

袁向红是一名环境专家,曾担任过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她说,空气和水是衡量人居环境质量的两大重要指标,每次到外地开会交流,金华人喝的沙畈水都会被省内同行夸赞和羡慕。

金华的沙畈水好到什么程度?作为水厂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徐春来说,浊度为1.55的水库原水,最终出厂的水浊度只有0.,远远优于1.0的国家饮用水标准。*府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重拳整治污染源,对工业和养殖业实行禁限,加强生态保护,同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群众护水意识。如今沙畈、金兰两大库区水质常年保持一类标准,饮用水达标率已连续9年保持%的好成绩,在省内不是数一就是数二。

空气质量也是如此,很多市民已经注意到,现在金华秋冬季雾霾天越来越少,随着蓝天保卫战的不断深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被关停整改,拖着黑尾巴的黄标车被强制淘汰或限行,企业用能“煤改气”覆盖面越来越广,成品油已升级到国五标准,今年底即将跨入国六时代。

污染的源头被掐断,又何愁唤不回蓝天白云?今年1-9月,金华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9%,同比上升4.8%。其中,PM2.5浓度同比下降13.2%。

只要在金华生活过的人,大多会对这座城市充满深深眷恋。老家湖南的周先生早些年应聘来金华当房产营销总监,没过几年他在南国名城买了房子,把妻子小孩都接了过来。尽管现在依然经常在外地奔波,但他的家安在了金华。“一不小心就成了新金华人。”周先生说,“在金华工作生活了几年,就再也不想换城市了。”

在金华,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外地人。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省内其他地市和外省人士在金华市区购房的比例,近年来一直稳定在15%左右。“虽说城市规模比不上大城市,但在金华生活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周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休闲、安逸、方便、舒适、低成本、幸福……对这个第二故乡,新金华人嘴里经常蹦出这些词汇来形容。

城市精品化走在浙中前列

刘炜是金华市公交集团营运服务部经理。隔三岔五为临时改道的公交线编制新的运行图,已成他的工作常态。因为道路封闭和半封闭施工,有的要改线行驶、有的要单向通行、有的要设临时停靠站。

“感觉近几年金华城市路网建设力度从来没有这么大,虽然改线对乘客出行有些影响,但道路改造完成后,路面变平,变直,也更宽了,公交车开起来更通畅。”刘炜说。

过去是一条条修,现在是一批批建。久拖未决的断头路全面打通,重点区块路网加速建设,建成区尤其是江北老城区老旧道路大批列入优化改造范围,“五水共治”、交通治堵、“三改一拆”、扬尘治理等都在倒逼和推进城市道路改造。随着中心城区主干道优化改造,多湖、湖海塘区块等一批新建城市干道、次干道不断延伸,“二环三纵三横”内联外通的道路主框架得以基本完善,城市越来越畅通。

年底杭长高铁开通,金华首次跨入高铁时代,短短几年已与20多个省会级城市高铁一线牵,甚至与深圳、香港实现高铁直通。而年初BRT一号线的开通,则开启了金华快速公交的新时代,一号线、到义乌的三号线、金兰快线等一直维持着较高的上座率。

便捷交通网的编织,折射着这个城市的美丽嬗变。从8平方公里江北老城,到拉开二环.6平方公里城市框架;从一个中心城区到展开婺城、金东两大副中心;从一个农村的城关小镇,到全省第四大都市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间,金华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夯实了这个城市宜居形象的基石。

对标“精品城市”,金华市区稳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宜居品质,提升城市能级。“城市建设过去是摊大饼式扩张,这几年更注重精耕细作,推进老城有机更新、新城高标准建设,让金华变得更加精致、更有韵味。”徐春来说。

拖了多年的市区一环、二环、东市街等断头路打通了;大黄山隧道、双龙南街和八一南街隧道、复兴大桥等一批桥梁隧道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婺剧院、金华体育中心、金华市博物馆、金华城市展览馆等大型城市公建陆续投入使用;燕尾洲、五百滩、湖海塘、万佛塔等一批颜值、气质兼具的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陈先生是金华市区一家大型楼盘的营销总监。他坦言,最近有点忙,三天两头跑县市,因为客户中有不少来自永康、兰溪、武义和磐安等地。从与客户的交流中得知,这些年金华城市建设得更加精致了,尤其适合居住养老,加上又是浙中核心城市,能在金华安个新家已成为大家的一种荣耀。“城市有魅力,我们卖房的也跟着受益。”陈先生已在筹划加大对县市的市场拓展力度。

据《金华日报》,原标题:《宜居名城照亮百姓“幸福梦”——金华11次跻身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背后的闪光故事》,作者,徐朝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