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溪实施五大海绵工程重塑三江水域风貌浙 [复制链接]

1#

扬子江生态公园龚献摄

兰溪,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市,自古就商贸繁荣,物阜民丰。作为南来北往各色货物的集散地,素有“小上海”美誉的它,也成了浙江中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因水而兴,却也因水而忧。

地处金华江、衢江、兰江三江交汇处的兰溪,上游集雨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复杂的水情,致使兰溪洪涝灾害频发,从年到年的66年中,有52年兰江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次,有29年发生超危急水位洪水48次,其中66%的洪水都集中发生在梅汛期。兰溪是金华地区的内涝重灾户,被列为全省30个重点防洪县市之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改变势在必行。凭借独特的山水资源这一生态本底,年,兰溪成为首批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是全省仅有的两个县级市之一。计划到年,60%的城区面积将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区范围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30年一遇的防涝标准,河道水体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开展近3年来,兰溪因地制宜重点做好“渗、滞、净”三大文章,海绵湿地、海绵学校、海绵公园、海绵小区、海绵道路等一大批新兴项目在兰溪大地百花齐放。如今的兰溪,俨然就是一个城市“海绵体”,正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从而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重塑水城风貌。

海绵湿地会呼吸的生态“大水泡”

“走,去扬子江公园逛一逛。”最近这段时间,这样的邀约成了兰溪市民的口头禅。今年4月30日,建设近两年的兰溪扬子江生态公园正式开园。这里,一下子成了兰溪乃至周边县市的网红打卡点。蜿蜒交错约2公里的空中廊桥、种类丰富的水生植物、珍珠凉亭、骑行道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人们或散步、或嬉戏,徜徉在天然氧吧里,不亦乐乎。

由兰溪市建设局承建的扬子江生态公园位于兰溪市区上华片区,南起马达溪,北至衢江,总面积约50公顷。其中绿化面积约3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全长约米。

市建设局扬子江生态公园项目负责人表示,作为综合性的生态公园,除了精致特别外,还在休闲区域设计了烧烤、露营场地。“靠横山大桥段,还有个大沙坑供小朋友玩耍;靠马达溪段,有风雨连廊,还有折形平台供游玩。”

白天游人如织的扬子江,夜晚游人同样络绎不绝。“公园里的珍珠凉亭,在夜晚时分可以通过灯光折射,散发出迷人光泽。”项目监理工程师徐志红说,站在横山顶上远眺,亮灯后的扬子江生态公园,犹如一串闪耀夺目的珍珠镶嵌在上华这片土地上。

扬子江的功能远不止于此。这里还是兰溪市首个融入海绵理念的海绵湿地公园。它亲切地被人们称为“会呼吸的大水泡”。“一旦下暴雨,这个大水泡可以把周边雨水汇聚到一起,通过留滞、渗透,能起到良好的防洪防涝功能。”相关负责人朱俊宇说。今年汛期,扬子江生态公园在留滞、调节水流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里,沿途设计的水下森林,还可以将扬子江水体进行微生物处理,让水体净化之后再流入衢江。

据悉,扬子江生态公园实施前,这里河道淤积,养殖污染、面源污染问题突出,通过水下系统、水生植物、树木等自然湿地净化系统,扬子江水质由建设前的劣V类提升到III类水的标准。通过净化后的河水,可以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绿化灌溉、公园用水、消防用水。

海绵小区让雨水收集下渗两不误

“我们小区现在是‘会呼吸’的‘海绵小区’了,雨再大,路面不会积水,也不会污水横流了。”兰溪市兰荫社区朝霞村居民李秀莲掩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说到小区改造,今年64岁的她连爆新词,她说:“这是我们小区改造那会儿,我经常向施工负责人打听学习到的。”

管网老化、雨污合流、排水不畅,常常污水横流,一直是老旧小区的一大通病。兰溪自年起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中,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让老旧小区应对雨水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自由地“呼吸”。

“老旧小区人行道、停车位的改造,我们在设计和建设选材时,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下渗,改变过去浇筑混凝土的做法,采用上面铺设陶土植草砖,下面设有垫层、碎石和管沟的办法,为的是让它们有渗透功能,让雨水渗下去,路面不易积水。”兰溪市*工程管理处主任张正权表示,像朝霞村下渗式集水井就建了个,渗透式停车位建了个,面积平方米。

而为了从源头收集雨水,兰溪还特别重视老旧小区阳台管网的改造。老旧小区的阳台管网原是雨水管网,但阳台往往被改成洗衣房,阳台管网已是雨污合流的一大源头。为此,兰溪将老旧小区原来的阳台管网截断重新铺设,同时加快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程,确保排水排污畅通无阻,避免路面积水。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兰溪还建设自然下渗景观绿地,让绿地蓄滞雨水,消纳雨水,既实用又美观。据了解,在已完成有机更新改造的兰溪老旧小区中,通过雨水收集下渗和自然绿化下渗面积均达社区面积的80%以上,“海绵体”能力增强,在去年和今年的梅雨季以及台风等极端天气,通过海绵理念改造后的小区再未出现过滞留的积水,居民好评如潮。

截至目前,兰溪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改造的老旧小区已有5个,总投入约1亿多元。

海绵道路把路面积水引到绿化带里

每当从外地回家行经迎宾大道时,兰溪市建设局市*处工作人员许辰逸就满是欣慰。“以前一下大雨,道路两侧的路肩处满是积水,车也不敢开快,怕溅到行人。”自从海绵理念运用到迎宾大道改造工程后,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作为工程的亲历者,许辰逸心里也满是自豪。

年,占地亩、长约10公里的迎宾大道景观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历时2年,年11月竣工。道路两侧,两条绿道甚是显眼,沿线丰富的绿植让兰溪入城口变得极富趣味。这里,每天早晨或傍晚,健身、散步的人不绝如缕。“可别小看了这条绿道,‘海绵’就体现在这儿。”许辰逸介绍道。与传统的混凝土路面不同,绿道在土壤上层分别铺设了碎石和多孔混凝土,让路面看上去很有颗粒感。“这与周围草坪、坡地、树木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可以吸收雨水,避免雨水流到路面上。”许辰逸说。

此外,在迎宾大道沿线,透水砖铺设的生态停车位、收集雨水的生态公厕等,到处都能看到海绵理念的完美应用。类似的工艺,也用在了今年5月底刚刚通车的金角路上。

金角路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由绿化带隔离,绿化带边缘侧石均匀布置预留口。“雨水来时,可以顺着路面横坡流到绿化带内,自然渗透,”市*处工作人员胡晗说,这就提高了对绿化带的设计要求。

“绿化带共分四层,从下至上分别是原土、土工布、砂石、黄土,这样的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增加缓冲作用,逐渐渗透。”此外,绿化带中还安装了溢流口,雨量大时可通过雨水溢流口流入管网,确保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在人行道的设置上,也充分考虑了雨水渗透的需求,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的组合,尽量不让雨水流入车道上。如今,包括凯旋路、经六路在内,全市已有8条道路纳入海绵项目,并新建改造完成。

海绵公园山土滑坡隐患点成了绿洲

仿古的纳凉亭、宫灯造型的庭院灯、绿树环绕的园路、原生态布置的旱溪……经过一年的施工建设,位于兰溪横山风景区西北侧山麓的横山北入口公园焕然一新。

横山北公园,原来的废弃荒地,如今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休闲公园,城市周边的景致浑然天成。公园分为“入口广场区”“中心花园区”“驿站广场区”“山林景观区”四大区域,着力打造出层层递进的雅致景观空间。

公园在原有的山体基础上,对自然景观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提升改造,新建了步行道、骑行道、眺望亭等,中心花园区还以绿植为主,栽种了樱花、美人蕉、垂丝海棠等树种,并播撒各类花种,形成缀花草坪。登高瞭望,整个公园满目翠绿。走过中心花园区便是驿站广场,这里设置了机动车停车泊位方便游客出行。驿站广场旁设有登山道路,随着登山道路拾级而上,可到达横山风景区,如果是骑行爱好者,也可顺着公园内的骑行道到达。

“以前出门散步,要绕好大一圈才能走到横山风景区。现在好了,穿过北公园就到了,一路上还这么漂亮。”市民陈大妈高兴地说。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园区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塑造了一条贯穿南北的旱溪,该景观采用透水材料,雨季收集雨水,促进雨水下渗;旱季蓄水养土,起到了保护生态与改善景观的双重效果。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条旱溪。作为该公园改造的工作人员之一,胡晗对此深有体会。“以前这里就像是颗‘定时炸弹’,一下大雨就容易引发泥石流。”公园北临兰花路,东侧为兰溪外国语小学,近3万平方米的山体,“滑落的山体有时候会压到学校的围墙和兰花路,安全隐患很大。再加上山体水土保湿能力不够,雨水顺着山体往下流,也经常淹没兰花路。”

海绵理念应用后,光秃秃的横山北路口成了绿洲,类似的灾害再也没有发生。公园的建成,也进一步提升了横山风景区北入口的形象,改善了周边地块的生活品质。

白日来此处嬉戏,绿意盎然间,均是自然馈赠的惬意;晚间来此处散步,灯光璀璨中,也不失为一种意境。据悉,除横山北入口公园外,兰溪已完成尾水湿地公园、扬子江生态公园、胡大山公园、南门湿地公园、兰湖度假区等多个公园的海绵项目建设。

海绵学校将蓄排水设施建成风景

走进即将投入使用的兰溪市兰花小学,放眼望去,简直可以用“颜值爆表”四个字来形容。整所学校风格以“新中式”为主,融入了兰溪特有的兰花文化、书院文化和山水文化。工程总投资1.8亿元,占地65亩,规划36个班。“学校建设施工过程中非常注重质量、安全,包括绿色环保,兰花小学也是兰溪按海绵城市建设的校园示范工程。”兰溪市教育局*委委员、副局长项冬生说。

近年来,因校园场地排水系统功能紊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出现积水现象时有发生,降雨排水不畅,最终导致校园内泥泞不堪。

因此,兰花小学在校园建设初期,在保障校园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

据悉,该校“海绵校园”工程包括新建雨水沟(道路、广场)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建设、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等内容。走在校园内,雨水花园、植草沟、小型湿地、生态树池等随处可见。

沿运动场周围,还设置了线性排水沟,用于收集、转输雨水径流至海绵设施,并汇入蓄水池。

运动场草坪底部还铺设有排水盲管,雨水可沿线性排水沟汇入蓄水池。“蓄水池具有一定水质净化功能,净化后的雨水可用于运动场草坪及零散绿地的灌溉。”

兰花小学海绵工程实施后,若遇到大雨天,雨水就可以通过透水地面快速渗透下去,进行雨水收集循环使用。水被地面吸满后,再排进校园里专门的蓄水池,实现水的循环利用。现场,学校老师进行了排水测试。一瓶毫升的水倒在地面上,六秒左右即被地面吸附干净。

“校园地面不再会有水坑积水,这样既保证了安全,也传播了环保生态的理念。”校长陈晓芳说。

基于此,学校在享受海绵校园福利的同时,更看重它的教育意义。“我们还将开设‘海绵校园’实践课程,让孩子们理解海绵校园本质,树立环境保护、安全生活学习的意识。”陈晓芳说,这为兰花小学创一流名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兰花小学,也成了继浙师大行知学院后,兰溪建成的第二个海绵学校。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要求,兰溪在三年试点期内,共实施试点项目23个,总投资4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22个,完成投资41.96亿元。

“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把‘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把兰溪打造成具有蓄水、净水、滞水功能的‘海绵体’,不断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构建山、河、城相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兰溪市建设局局长陈崎峰说。

(本版图片由兰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