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欣旺达梁锐五全战略提升动力电池企业综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39.net/pf/a_4792767.html

年6月15日,GTM-动力电池产业线上论坛顺利举办。

本届论坛是由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亿欧汽车主办的GTM年度主题论坛之一,并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作为学术支持,锂解作为产业数据合作平台。来自业界的核心动力电池厂商、主机厂、上下游企业负责人、投资人等多位嘉宾共话动力电池产业格局。

在本届论坛上,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发表了以《“双碳”背景下动力电池的发展之路》为主题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

1、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有机会迎来第二个发展的高峰。

2、动力电池行业五大挑战:技术创新;车规级质量管理;成本压力;电池安全;可持续发展要求。

、“五全”战略提升动力电池企业综合竞争力:全产业链深度参与;全区域化生产布局;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全组织覆盖工业互联;全方位可持续经营。

以下为梁锐的演讲原文(有删改):

主持人好!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接受亿欧汽车的邀请,来就“双碳”背景下动力电池的发展路径与大家进行一些讨论。

我做的这个报告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是从整个行业过去20多年发展历程,技术发展的趋势,还有市场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给我们创造的机遇和挑战当中分享我们获得的一些心得,并提出我们一些自身的建议。

我也非常感谢我们亿欧汽车这几年关于动力电池的报告,应该说是非常有专业性,也是从数据的采集上,从对于整个技术和产业的分析上也都非常到位。我这个报告实际上也是参考他们很多的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也先表示感谢。

我从事锂电池有20多年了。我觉得,在整个电池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锂电池产业实际上都是在一个个发展的关口上都抓住了发展的机会。从年中国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世界工厂,我们的小型锂电池、消费锂电池发展起来了,到年国家开始搞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工程,让车用动力电池得到了发展。

动力电池迎来发展机遇期

从去年开始,“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提出,实际上为我们的锂电池的发展又展现了另外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机遇。所以说,我觉得,我们过去十几年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国家高瞻远瞩、超前布局、聚焦资源来取得的一个成果,我们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个更大的产业背景下还有更多的工作去做。

在此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最基本的一些想法。

前面有两位嘉宾把一些市场情况也讲了一下,我再非常简单的给大家过一下。一个是“碳达峰、碳中和”是世界上降低温室气体效应一个共识,各个国家都提出了本世纪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我们也看到,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来自于从电力、交通、制造业,这就使得不管是在车用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方面,应该说我们都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各个国家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都出台了具体的法规。欧洲是非常激进的,那么它在制定机动车油耗目标,年就提出.8L/km。咱们中国提出了年做到4L/km。可以看出来各国对于燃油车的油耗都已经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和要求。

同时,各国都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这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的行动。通过改变能源结构,通过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产生。

车企也在积极响应。奔驰、宝马、日产等很多汽车都提出年停售传统燃油车的目标。这不是说只销售纯电动车,还有过渡的一个策略。

我们也很高兴听到,比亚迪于前一段时间宣布即将要停售燃油车。这也是为我们中国的汽车行业争得了荣誉。这也是他在电动汽车方面默默耕耘十几年所形成的底气,也是对于未来汽车发展非常准确的把握。

按我们现在的一个研究,我们感觉到现在全球车企在采取双重战略:一方面发展纯电动汽车,另一方面发展混合动力的节能汽车。让传统燃油车先做到减少碳排放,最后都转为混合动力汽车。

在这个方向,我们现在看来,这个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并且也可以看到混合动力汽车在整个市场销售当中也在慢慢提高市场份额。

所以说,我们国家发布的-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也反映了这样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到年,我们的目标是传统能源汽车50%都变成混动;新能源汽车占到汽车市场的20%。到年,应该说就没有传统的燃油汽车了,所有的车型要么是混动,要么就是纯电动。现在看来,这个趋势还在加速的实现。

亿欧刚刚发布的一个数据,我也在这边借用一下。我觉得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预测,我们亿欧的表还是非常准确的。从年去,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共销售万辆,中国占了52万辆。到今年,大家之前都预测能达到万辆。但是今年1-5月份就已经超过了万辆。现在有一些更高的预期,认为中国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会接近万辆级。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是有着非常快速的一个发展,都是%的增速在发展。

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5月份已经达到26.6%,1-5月份动力电池的累计装车量同比增长超过%。这都是非常喜人的。尤其是在我们现在经济总体来说比较低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交出了很优秀的答卷。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进入高潮期的同时,我们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有机会迎来第二个发展的高峰。不管是全球对于降低温室气体的一个共识,还是一些企业的零碳转型这样的一个要求,应该说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一个发展的机遇。

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方面已经有26个百亿级的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超过了亿元,超过了去年所有产业链投资金额的1/,扩展的步伐也是加快。

很多企业不光成为海外车企的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商,同时也开始在海外市场进行布局。欧洲会成为大家争夺的焦点,我们中国的电池企业纷纷在海外跑马圈地,并且也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提高我们供应客户的能力。据我所知,我们国内相关的供应链,比如电池材料企业,也纷纷在欧洲设厂。所以,走出去是我们动力电池企业必然的选择。

动力电池产业五大挑战

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有一些痛点。比如说混合动力车型的节油率的问题,还有一些从燃油车变成混合动力车以后的车价提高。另外,BEV这一块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于里程还有焦虑,包括充电慢、安全性等。

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我们觉得还是锂电池应该占主导。未来的一二十年,它的商业化最成熟。混动的市场占比也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们觉得超快充和快充将会大面积普及。这样实际上可以减少每一辆汽车的装载电池量,是一个更集约、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欣旺达现在在市场上也推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快充和超快充。很多我们的客户也基于我们的电池推出了一些新的车型。但是,按照大家的痛点,我们可以看到,电池人在在高比能、长寿命、超级快充、系统安全、耐后技术、智能管理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而且这是没有终点的挑战。大家要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面临哪些挑战?

技术上,我们动力电池技术企业必须全面、快速、持续地保持新技术开发。像磷酸铁锂做到-Wh/kg,相比十年前就已经有相当大的提升。但是现在大家要向着Wh/kg的方向去做。

材料方面,也是从原来的石墨负极变成硅负极,变成无钴的电池。高比能量的电池,是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也要把它的快充性提起来。当然,混合动力和储能方面,还有固态电池方面,也都需要我们动力电池企业不断投入研发,而且是大量的研发投入。

所以说,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性、规模效益型很明显的一个产业。

当然,我们也通过不同的电池结构和形状来提高能量密度,来使得我们的电池更符合客户的要求。不管是圆柱型的电池,还是CTP的电池,还是各类其他的电池,也是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多元创新的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势。尤其是我们看到,中国的电池企业在引领浪潮。

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车规级的产品质量管理。这也是消费者对于安全问题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必须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的安全。从原材料开始到过程到成品,到后续的售后服务和电池使用安全的监控系统,都要把质量管理做到极致。

第三个挑战就是我们整车厂持续要求降低电池成本。大家也知道,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整个的原材料价格在不断的上涨,但是客户还是希望能够把电池的成本控制在1度电美金下,并在年希望降低到70美金以下。所以,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怎么样又能够去消化原材料上涨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又能够很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们要达成一种共识,没有好的市场也不可能有电池好的一个发展的前景.我觉得这个东西需要我们车企和电池企业和原材料企业共同的努力。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就是电池安全。去年,我们国家召回汽车22次。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有起,比去年增长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7例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这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据。对于我们个别的消费者来说,这对他造成的伤害或者损害都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国外也是有很多这种事情。美国的通用去年召回了14万辆汽车,电池企业赔偿了18亿美金。这要求我们作为电池企业必须要有万无一失的质量保证能力,尤其是安全保证能力,才能够去做这方面的业务。我想,这个也是给我们一个警醒: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儿。

最后一个挑战也是我们最近大家一直在热议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原来大家感觉很遥远,现在已经感觉迫在眉睫的,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挑战。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洲电池与废电池的法规,提出了年要强制声明碳足迹。这些法规的提出,像我们的客户宝马、大众、奔驰、沃尔沃都提出了低碳生产、材料回用和电池碳足迹的管理。对我们来说,这都是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如果要给这些客户进行合作的话,你必须现在快速行动去满足他们的要求。

当然我们不光是国外的用户和国外市场,而且在国内实际上也有政策方面的减排压力,有能耗双控,还有绿色金融的一些要求,还有一些我们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压力。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只是从生产运营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模式,要把它要延伸到、扩大到绿色发展理念的方向。

给动力电池企业的五大建议

我们感觉到,原来我们谈到动力电池核心竞争力时一直强调要有技术,要有成本,要有质量,要保证安全。现在我们觉得,还应该加上一个可持续发展。不光是从政策要求方面、客户要求方面和准入的法规、合规性的方面思考,而是要去做大量的工作,做好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使你的产品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才能够服务更多的客户。

所以从竞争方面我们觉得应该在这五个方面希望大家去做一些工作,就是产业链、区域化、全生命周期、工业互联网、可持续经营。

第一,动力电池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全产业链深度参与,建立资源的掌控力。实际上,我们对资源的依赖,像锂、钴、镍,我们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进口。现在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供应链安全的问题,而是成为我们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整个产业的安全问题。

所以,我们在多次会议上也向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提出,希望政府出面将这些战略资源的安全纳入国家战略安全的考核内容、当然,我们还需要对后边的运营、售后、电池回收有更多的投资和研究,使我们成为一个循环经济模式,使它稳健发展。

第二个建议是全区域化生产布局,服务高端战略客户。欣旺达在欧洲、在国内也有个十几个基地,也是反映出公司要贴近客户、服务客户来提高我们综合竞争力的诉求。

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建议是,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打造数字保障平台。动力电池不同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它的状态不仅和生产质量有关,而且和使用历史密切相关。所以,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动力电池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我们打造了一个动力电池的状态评价和安全的预警系统,通过云端的管理给电池配备了一个医生,来使我们能够定期的检查和及时的预警。

同时,一个产业的发展要逐渐的走到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所以我们也提出来,要全组织覆盖工业互联,实现高效规模增长,从自动化、数字化起步,实现上下游的协同和产业的协同,建立起智慧工厂。这个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方向。

最后,我们提出要全方位可持续经营,确保全球性业务的拓展。低碳方面的合规,业务应变的能力,还有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碳交易的一些参与,这些都是我们企业以后要面临的一些新的课题。应该说,虽然它跟我们原来搞开发、搞营销不太一样,但这是我们下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提醒大家,我们所有的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团队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欣旺达是年在创业板上市,现在在手机电池模组方面是全球供货量最大的企业。同时,我们现在有六大业务板块,包括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能源科技就是我们的储能与能源互联网、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第三方检测。

那么,在全球,我们也有非常多的研究机构、营销机构和生产基地。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山东枣庄、珠海和四川都有新的投资的项目。

欣旺达也是最近五年看到了非常快的增长趋势,尤其我们是年才搞动力电池产线。今年五月份,我们已经实现了三元电池在国内排名第三,总体装车量排名第五。公司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

所以我们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也是跟国内外的很多车企实现了战略合作,尤其我们和日产和雷诺合作的这些车型应该说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畅销的车型。同时,在储能方面,我们目前也有建立非常强大的能力,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的一个重大项目,使我们具备了建设零碳园区的一些解决方案和技术实力。

今年,我们6月份在河北新河有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也和兰溪市做了圆柱电池的项目,跟枣庄做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项目。欣旺达也希望在实现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能够利用我们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助力国家战略的实施,也为我们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这方面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