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下兰溪人党的十九大代表宋玲华第一时间传 [复制链接]

1#

人文之光,因为走南闯北的兰溪人才得以追溯和重现;辉煌故事,因为敢为天下先的兰溪人才得以铭记和传承。“天下兰溪人”是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是助推兰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张力。从7月2日起,兰溪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天下兰溪人》全媒体系列报道,讲述兰溪乡贤的人生传奇,展示他们的创业宏图,凝聚他们的浓浓乡情。

今天刊发《党的十九大代表宋玲华:第一时间传递“好声音”》。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少人眼中,宋玲华就是这样一个“哈姆雷特”,她是别人口中的“宋大姐”“宋阿姨”,也是“宋奶奶”“宋妈妈”,不管称呼如何变化,这些昵称都是旁人对她的喜爱和敬重。

宋玲华,年1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下溪前。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离退休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优秀共产党员;瓯海区关工委主任、慈善总会副会长;宋玲华党代表工作室负责人;年浙江农林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泰顺林业局、人大办工作,后在温州瓯海总工会、瓯海宾馆、瓯海政协等单位工作。

巡回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

15岁时,宋玲华“上山下乡”插队到家乡兰溪农村,一年后被推荐当民办教师,因表现优秀又被推荐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浙江林学院深造,毕业后被分配到浙南山区泰顺县林业局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她从泰顺人大调到瓯海县总工会任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常委,并兼任妇联常委,两年后调任瓯海宾馆副总经理。年,她调入瓯海区政协成为一名普通办事员,后提任提案委副主任、主任。从此,她便一直在瓯海政协工作到退休。

宋玲华说自己做了39年公务员,其间也有些许成绩,但她觉得人生真正变得不一样,却是从退休之后开始的。

年,宋玲华作为党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份经历对她来说既出乎意料又刻骨铭心。“我很长一段时间从事的都是政协工作,我本人在瓯海区、温州市、浙江省也都没有当过党代表,退休十几年后竟然能成为一名十九大党代表,这是我想都没有想到的,也从来没有想过,感到十分荣幸。”宋玲华说。

成为十九大的党代表,她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大了,担子也更重了,生活也更加忙碌。在北京开完会后,她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十九大精神宣讲中,第一时间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基层群众。

“工作岗位可以退二线,党员不能退二线;干部可以退休,党员不能退休。”这是宋玲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事不论大小,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截至目前,已在浙江省各地、各单位开展了余场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凡是有人邀课,她都来者不拒,全程站立,一场最短至少1个半小时,最忙的时候一天赶了4场。

年10月31日,她还成立了“宋玲华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不仅成为传递党的声音的“讲习所”、掌握民情的“前哨站”,也是亲民惠民的“服务岗”。

热心公益永不“退休”的爱心

从温州市瓯海区政协退居二线后,十多年来,宋玲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社会公益当中,她帮扶弱势群体,资助贫困学生,为地震灾区捐款……累计慈善公益捐资40多万元,是温州市瓯海区工薪阶层中捐资最多的个人。在业余时间,她还当起了草根主持人,每年主持义演70多场。

宋玲华告诉记者,在瓯海区政协担任提案委主任期间,每年都收到许多关于环保的提案和建议,但因涉及部门和环节太多,常被搁浅。于是,她便决定用一些边角料,制作并免费发放环保袋,为减少“白色污染”尽一份力。就这样,在她那个只有60多平方米的居室里,不断地制作出一批批环保袋,发放给他人。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做了近2万个环保袋。

不仅如此,宋玲华还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特别是失足少年的教育感化。年10月,温州市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中心成立,宋玲华被温州团市委聘任为该中心成员,成为第一批“合适成年人”,她像妈妈一样,为失足少年提供了全方位的帮教和关爱。年1月,宋玲华还在瓯海区看守所挂牌成立了“宋大姐帮教室”,系统开展帮教工作,用真情、真爱消除隔阂,帮助那些犯错的孩子打开心结,点亮心灯,那些受到过帮助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宋奶奶”。

宋玲华说,为人母亲更能体会了解孩子们其实都是善良的,大都是因为没有完整的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过早地走向社会,才容易犯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帮助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母性使然,我觉得有责任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这些误入迷途的孩子。自己的努力和爱心,换来孩子走上正途,特别有意义。”宋玲华说。

反哺家乡最是牵挂家乡情

“我非常喜欢家乡的山山水水,喜欢家乡的面条、小麦铃这些东西,特别喜欢吃。空下来的时候我也会经常回家乡走走,虽然我出生在上海,但我从来没觉得自己上海人,我的籍贯是兰溪,我就是兰溪人,作为一个兰溪人,我感到很骄傲。”提起家乡兰溪,宋玲华很是激动,她说,心底里一直珍藏着那份浓厚的家乡情结。

7岁以前,宋玲华一直都在兰溪生活,15岁时作为一名插队下乡的知青,她又再次回到家乡兰溪。“那段经历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候我在宋宅小学任教,当时才16岁,因为年龄小,又是宋宅人,村民们对我都特别照顾,帮了我很多,我特别感激家乡人民,是兰溪培养了我。”宋玲华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她对家乡和家乡人民始终心怀感恩。

年3月29日,65岁的宋玲华来到兰溪市横溪镇宋宅村的文化礼堂,给多位横溪镇干部群众、横溪初中学生开展讲座,分享她十九大参会经历、感受和思考。这是横溪镇乡贤讲堂首次发声,同时也是乡村振兴讲习所的第一讲。

“当时家乡的领导联系了我,请我到宋宅文化礼堂做讲座,当兰溪第一场乡村振兴讲习所的发言人,我感到很荣幸,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兰溪是我的第场讲座。”宋玲华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乡贤,同时也是兰溪籍的党代表,她觉得有义务把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给家乡的父老乡亲。

去年4月,她又再次回乡,接连在诸葛镇、横溪镇进行宣讲。每次回来,她都深切地感受到兰溪的巨大变化。“路变好了,村里老百姓都住上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乡也越来越美丽了。”宋玲华说。

虽然回兰溪的时间很少,但她却时时牵挂着家乡。给家乡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慰问品,出资帮助贫困生,帮屠妈妈义卖杨梅,疫情期间为宋宅村捐款、捐物,积极响应兰溪市妇联号召为汶川孩子送去暖心礼包……身在外地,心在兰溪,一直以来,宋玲华都默默地支持着家乡的发展。

“我觉得老家有山有水,交通方便,可以发展农业经济。种些果树,办民宿,带动农旅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宋玲华说,她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持家乡发展。

记者徐桢瑾胡杰

编版丁成

原标题:《天下兰溪人

党的十九大代表宋玲华:第一时间传递“好声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